1966年至1978年是酒泉县城乡建设最缓慢的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434
颗粒名称: 1966年至1978年是酒泉县城乡建设最缓慢的时期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
页码: 58
摘要: 1966年至1978年期间是酒泉县城乡建设最缓慢的时期。1966年至1968年,由于斗批改、大串连、武斗等因素,城乡变化不大,就连钟鼓楼、行署大楼、酒泉饭店都成了造反派的武斗据点。 1969年,铺筑西文化街沥青路面324米。 1971年,将四大街古杨更换为新疆杨。 1974年,城区打机井3眼,建水塔1座,铺设供水管道7公里,建供水房19座,城市居民始用自来水。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城乡建设

内容

1966年至1978年是酒泉县城乡建设最缓慢的时期。
  1966年至1968年,由于斗批改、大串连、武斗等因素,城乡变化不大,就连钟鼓楼、行署大楼、酒泉饭店都成了造反派的武斗据点。
  1969年,铺筑西文化街沥青路面324米。
  1971年,将四大街古杨更换为新疆杨。
  1974年,城区打机井3眼,建水塔1座,铺设供水管道7公里,建供水房19座,城市居民始用自来水。修筑贯通总寨、东洞、红山、金佛寺、丰乐、清水6个公社的沿山公路,全长69公里,有37个大队受益。
  1977年,铺筑小西街、共和街东段、尚武街、北关街、西关街沥青路面,全长2.35公里。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