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查清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情报机构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430
颗粒名称: 三、查清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情报机构案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8
页码: 48-55
摘要: 查清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情报机构案:安西交通检查站(又称安西组);青康边区组;国防部二厅“酒泉五七四组”;西北军政氐官公署二处酒泉谍报祖 ;河西警备司令部谍报队中美合作所甘肃气象站 ;国防部保密局兰州支台酒泉分台国防部保密局河西调查站 ;保密局西北特区玉门油矿通讯小组等。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国民党特务组织清肃

内容

三、查清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情报机构案安西交通检查站(又称安西组)该组织建立于1942年,驻敦煌,隶属第八战区调查室领导。设组长1人,电台1部,其组员分布在安西、敦煌、玉门三县,组长郑康,电台报务员杨自良(陕西勉县人)。
  青康边区组1944年春成立,驻敦煌,是青康专员公署敦煌办事处的内设机构,隶属第八战区调查室,组长由青康专员公署敦煌办事处专员金在冶兼任。
  国防部二厅“酒泉五七四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为推行蒋介石“戡乱救国”的方针,在全国各地重新布建情报网,1946年7月派来肖尔同、蔡豪忠、罗大煟三人先后在酒泉、安西、居延三处建立外勤组。1947年3月奉国防部二厅电示,安西、居延外勤组合并为酒泉组,由该部驻额济纳旗军事专员周国良负责合并整顿工作。合并整顿后,“国防部二厅酒泉组”于1948年5月正式成立,隶属国防部二厅边务处领导,活动经费由国防部二厅拨发,组长由周国良兼任。由于周国良常驻额济纳旗不便领导,便指定狄孟辉为代理组长。组址初设酒泉县雷神庙巷十三号,后迁至三号,配有电台,有特务分子8名。
  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酒泉、额济纳旗、马鬃山一带的兵要地志,测绘地形图,搜集外蒙边境的军政情报及少数民族分布情况,为封锁边区、切断中苏联系提供情报"该组从1948年5月至解放,先后向国防部二厅输送情报50多件,测绘马鬃山地形图1份,额济纳旗、外蒙一带兵要地志2份。
  该组织于1949年2月因经费中断,电台失去联系而解体。
  西北军政氐官公署二处酒泉谍报祖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二处酒泉谍报组(以下简称酒泉谍报组),又名“联络纽”,成立于1947年6月,马秉铎任组长,张石诚任书记,组员有朱澄刚、梁洪选等人,共有特务分子8名,配有电台1部。
  起初,谍报组活动地点在酒泉县东文化街,1947年8月迁至邮电街,后又迁至东大街,代号“二十五号信箱”,化名于渊。为了不暴露其特务面目,以当时驻防酒泉的九十一军为掩护,所有人员均佩戴九十一军“龙江”符号,行政上归九十一军管理,业务上直属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二处领导。1948年九十一军调驻张掖后,该组织仍在酒泉继续活动。同年5月该组电台撤销。1949年6月组长马秉铎调兰州后,由河西红帮头子高子元接任组长。
  “酒泉谍报组”成立后,即配合军、警、宪联合巡查办公室,对酒泉城区内旅店、妓院、剧场等场所和邮政系统进行检查、跟踪,其主要任务是对党派(主要指共产党)、帮会活动以及国民党军队风纪、贪污案件的调查等。
  1947年8月,马秉铎曾派张石诚带密码本前往二里子河刺探外蒙的军政情报,并绘制二里子河地形图报给马秉铎。1949年8月解放大军挺进西北,兰州即将解放时,匪特高子元联络河西帮会头子准备以祁连山为据点,纠集散兵游勇,将金塔沙门子粮仓的粮食运进山中,与解放军顽抗。因人民解放军进军神速且锐不可当,该组织遂告瓦解。
  河西警备司令部谍报队1943年春,国民党“河西警备司令部”(以下简称河西总部)由武威迁至酒泉。1946年9春,国民党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接任河西总部总司令。时值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李铁军为加强“地方治安”,于1946年6月在河西总部内部成立了 “谍报队”,由他自己任主任,下设正、副队长,并对组成人员进行了专门训练。同年12月初训练结束,受训人员分成小组,赴敦煌、玉门、武威、酒泉、额济纳旗等地进行谍报活动。
  1947年解放战争胜利推进,国民党危在旦夕,河西总部改编为第五兵团东调作战。临行前,谍报队成员有的调兵团充指导员,有的随调东去,此时,该组织活动处于低潮。1948年初,第五兵团在河南洛阳被我军击溃,所剩残部于同年5月逃回酒泉,复称河西总部。继而又将尚存谍报人员加以拼凑补充,河西总部谍报队第二次形成。后因李铁军调职,由参谋长汤祖坛负责领导谍报队活动。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北,汤祖坛率残部于同年9月25日在酒泉参加起义,至此,313人的河西总部谍报队遂告解体。
  河西总部谍报队属军统武装特务组织,其成员均受过专门训练,训练的内容有化装、审讯、密码、通讯、爆破、跟踪、侦察;还有三民主义、总裁言行、建国大纲等政治课程。为便于在少数名族地区活动,还学习了蒙语、俄语。训练结束发有任职令,每个队员填有谍报证,编有化名和代号。1947年分派各地进行活动,以查缉共产党活动和经济情报为主。当年3月,谍报队长陈腾飞派冯正义两次化装上冰沟驮煤,沿途侦察,查出“共产党嫌疑” 3人。同年4月组织户口大检查,在酒泉官井巷查出没有身份证明的3人,以“嫌疑分子”交给警察局,又将酒泉北街“生活书店”以“共产党所派”为由予以查封。
  中美合作所甘肃气象站 约成立于1945年上半年,系“中美合作所气象站”下属单位,站址在酒泉县北关五十六号,徐肇昌任站长,5名报务员中有中美合作所派的两个美国人。1946年,“中美合作所”撤销,“气象总站”改属国防部二厅七处领导,二厅将徐肇昌和两个美国人调回上海,即派甫智来酒泉接任站长。1947年6月,“肃州气象站”和原“酒泉气象站测候所”合并,甫智继任站长。1948年5月,站址由北关迁至酒泉县北大街至解放。
  该站包括两个美国人共有10人,任务是搜集气象情报,对气候的变化、高空观测、风速、气压、温度、能见度、气象广播等均一一搜集,上报总台。
  国防部保密局兰州支台酒泉分台该台于1938年正式成立。当时原“西北总台”为加强军统“酒泉组”的通讯联络,于1938年1月派主任报务员邹青林带电台来酒泉创建。台址设在酒泉县北门外“中美合作所酒泉气象站”院内,受“西北总台”(驻兰州)直接领导。该台建立后,有邹青林一人负责,任务是配合军统局西北区“酒泉组”收发电文,传递情报。
  1940年,“西北总台”调邹青林去兰州训练班任教官,酒泉支台由金铭俊接任。1944年,金铭俊调新疆迪化任职后,又派田恒丰接任。1946年“西北总台”改为兰州支台后,同年4月田恒丰去西宁建台,兰州支台派陈擎天继任酒泉支台长。 1947年1月,国防部保密局为扩大河西情报组织,在原军统西北区“酒泉组”的基础上,在酒泉成立了“河西调查站”。“兰州支台”为了适应河西地区特务组织的需要,将陈擎天调回兰州,另派分台长邱祖理、报务员杨清霖前来任职。杨清霖任台长后,“酒泉分台”除配属“河西站”与“兰州支台”联络外,还与张掖、玉门、安西、二里河子等地电台勾通联络,传达上级特务机关指示,将河西地区的情报转报“兰州支台”。1949年8月,我解放大军迅速西进,国民党特务机关土崩瓦解,“兰州支台”工作人员西逃酒泉,分台长邱祖珪将电台和其他用具交回支台,该台活动遂告结束。
  “酒泉分台”先后任职的特务有6名,均受过专门训练,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忠实走卒。1946年,陈擎天任台长时,与军统“酒泉组”组长魏成德勾结,先后拍发我军、政情报及特务机关的指示达80多件,直接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
  1947年,邱祖珲接任台长后,将电台由酒泉县北门外迁至和平巷十九号院内,以居民为掩护进行特务活动,积极与“河西站”站长马兆祥勾结,除收发本站情报外,还同张掖、玉门、安西、二里子河等地频繁联系,接收情报,传达指示,指导特务组织及电台人员从事情报活动。
  国防部保密局河西调查站 该站(简称河西站)成立于1947年1月,但其活动始于1938年3月军统局西北区“酒泉组”成立之时,那时以“酒泉新生活动会”为掩护进行特务活动,组址设在酒泉县城后坑子。
  1946年7月,蒋介石把军统局改为“国防部保密局”。由于酒泉是通往新疆和内蒙的交通要道、河西重镇,1947年1月,国防部保密局派特务马兆祥来酒泉,在原军统“西北区酒泉组”的基础上成立了 “河西站”,站址设在酒泉县北门小什子十二号,马兆祥任站长。该站成立后除将原西北区之安西、二里河子组(1942年成立)接管外,又先后成立张掖、玉门两个“外勤组”和“玉门油矿义务通讯小组”,进一步加强了河西地区的特务情报活动。
  随着我解放大军的迅猛攻势,国民党时局日趋衰败。在此情况下,保密局长毛人凤于1949年1月在重庆召开西南和西北地区工作会议,对各地特务情报组织重新作了部署和调整。会议决定西北地区设“西北特区”于兰州,由胡子萍任区长,王永忠任副区长;将兰州、河西站撤销,原站下设各组由特区直接领导。“河西站”于同年3月改为“保密局西北特区酒泉组”,先后由李生军、王瑞林任组长。“河西站”成立后,归保密局直接领导,除站本部外,下设张掖、玉门、安西、二里河子四个“外勤组”和“玉门油矿义务通讯组”,共有特务分子36人。
  1949年8月,“酒泉组”根据“西北特区”转发特务头子毛人凤“上山”(组织上山打游击)“下乡”(回原籍潜伏)的紧急指示,李生军对组内人员作了潜伏布置,发给了活动经费。解放前夕,该组织解体,人员大多逃遁,有的下了乡,有的在城镇以摆摊作掩护,有的潜入了政府内部。
  “河西站”在河西地区的活动,是妄图遏制中共与苏联的联系,搜集苏联援助中国共产党抗日物资及马步芳军队动态等情报,利用其直属通讯组和外勤组先后搜集情报800余件。如玉门油矿的产油数、油井数字、生产建设等情报90件。1947年秘密调查1936年流落在高台的红军情况。1947年10月30日玉门油矿工人反饥饿、反剥削,打了油矿总务组长吴松林。站长马兆祥得知后,立即派人秘密调查,将“带头闹事的工人”逮捕。1948年在鼎新调查当地军、政情况,绘制了鼎新地图。1948年3月,101名进步人士由新疆返往延安,该站派员监视,将他们在酒泉停留时间和行踪等情况上报保密局。1948年1月至1949年7月,该站派出特务协同警察局以“共产党嫌疑”逮捕进步人士6名,除其中1人被释放外,其余4人下落不明,1人被押送兰州后杀害。
  保密局西北特区玉门油矿通讯小组 该组在1946年以前由酒泉组毛君强领导,先后在油矿的特务分子有徐天爵、陈文、许宗邵、郭亚辉等人。1946年,矿警队派往兰州训练班受训的官佐陆信芳、周雨三、范贯一等训练结束返矿后,以矿警队为掩护,建立“保密局玉门油矿通讯小组”,组长由油矿总务组文书课长许宗邵担任。1947年1月,该组划归保密局河西站管辖。同年年底,许宗邵调东北鞍山,组长由周雨三担任。1949年3月,改由西北特区指挥,并在矿警队建立“侦防室”,组织便衣队,以查户口为名对员工实行监视侦察,镇压工人进步运动。油矿解放前夕,大部匪特逃散,该组织遂告瓦解。
  1949年之后,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中国大陆的垮台,酒泉旧有的警察和特务情报机构被彻底剿灭。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包括:刘继卣绘画经典《酒泉》组画 、史事漫忆、人物春秋、行业纵横、非遗集萃、区域仿古、史地考述、民俗拾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