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幢寺修建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263
颗粒名称: 大法幢寺修建记略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0
页码: 181-190
摘要: 1993年春,经时任酒泉市市长的张克勤最终拍板,同意修建大法幢寺,并将其作为酒泉的重要旅游景点。
关键词: 肃州 文史资料

内容

大法幢寺修建记略
  陈学海
  酒泉城西北、北大河北岸,有一座寺院,人称小法幢寺。在大法幢寺落成之前,酒泉(即现在的肃州)的佛教活动是在那里进行的。
  小法幢寺始建于1984年。当时,党的宗教政策已开始落实,宗教活动已逐步恢复,佛教亦日渐兴起,教徒人数有较快增加。之前,由政府在官井巷新建的两间平房作为的临时活动点,这时,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由融照、裴善哉等为代表的酒泉佛教界人士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给佛教划一块地方。政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划拨3亩土地(当时造纸厂农场的一部分),修建了小法幢寺。
  小法幢寺由当时银达工程队的雷某修建,先修了西大殿、僧舍、斋房、围墙,于当年底投入使用,后来又陆续修建了大雄宝殿和地藏殿。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酒泉佛教发展很快,信众达到近3000人。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小法幢寺人头攒动,显得十分热闹拥挤,有时候连安全也成了问题。于是,在酒泉佛教界,一个修建较大寺院的念头逐渐形成。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离酒泉城25公里的肃南文殊山,佛教活动日渐兴起,香火日益旺盛。这个曾经隶属于酒泉的佛教盛地,现在仍以酒泉为依托,利用文殊山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挖掘文殊山尚存的佛教文化遗迹,发展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人。
  这些情况,使得当时的酒泉佛教界人士及政府有关领导认为,新建一个规模较大的佛教活动场所,不论是从满足信教群众的需求来讲,还是从发展旅游文化方面去考虑,都是很有必要的。1993年春,经时任酒泉市市长的张克勤最终拍板,同意修建大法幢寺,并将其作为酒泉的重要旅游景点。他与统战部部长巴瑞荣多次实地考察,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将大法幢寺修建地址确定在现肃州区果园乡高闸沟五组的梧桐湾。这里距酒泉城约一公里,南依北大河,北靠北崖头,环境清幽,地势错落,在酒泉,可以说是修建寺院的风水宝地了。
  1993年10月,大法幢寺开始征地,一期工程征得土地24亩。因修建前期准备工作头绪多,资金缺口较大,征得土地后,并没有马上开工,而是由僧居耕种了两年时间。
  也是在这个时期,1995年2月19日(农历正月二十日),酒泉佛教界的先驱、酒泉佛教协会会长兼法幢寺主持、时任中国佛协理事、甘肃省佛协副会长的融照法师安然圆寂。隆冬时节,人们在选定修建大法幢寺的梧桐湾前面的空地上,为这位80岁的老和尚举行了隆重的火化仪式。1995年9月20日,大法幢寺奠基仪式在北崖头梧桐湾举行。仪式隆重热烈,酒泉地市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出席。时任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兰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兰州市五泉山寺院主持融开法师应邀出席了奠基仪式。
  奠基仪式上,还举行了现场认捐活动。部分单位、企业、个体经营户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向大法幢寺建设工程捐款捐物价值120多万元。
  大法幢寺修建由其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由时任酒泉市政协副主席的周清桂、统战部部长巴瑞荣、佛教协会会长权金廷负责协调。
  大法幢寺总体规划由当时的酒泉市建设局(即现在的肃州区建设局)委托敦煌文物研究院樊新刚设计。建筑图纸由酒泉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周子寿完成,全部属仿唐建筑。
  周子寿,男,1928年生,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曾在甘肃建筑设计院工作,潜心研究古建筑,任建筑师。1953年参与甘肃省政府办公楼古屋顶设计,1959年调酒泉参加酒钢及嘉峪关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他设计的原酒泉宾馆在当时亦很有名。接到大法幢寺的设计任务后,他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认真借鉴国内其他寺院的建筑设计,殚精竭虑,精雕细酌,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设计图纸拿了出来。
  1996年春,大法幢寺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一期工程由三个建筑公司承建。其中,泉湖建筑公司承建山门、围墙;银达建筑公司承建天王殿;西峰建筑公司承建大雄宝殿。作为向大法幢寺的捐款,三个建筑公司各自垫付10万元。
  大法幢寺的一些辅助建筑是在时任酒泉市建设局局长张汉林的协调下,由几位好心的个体老板出资修建的。他们是:钟楼:泉湖乡马兴忠:鼓楼;怀茂乡秦万斌;东配殿:果园乡于生成;西配殿:西峰乡王如清。东护坡楼则是由金佛寺建筑公司的马世国、马守智、黄兴林、黄兴发、黄林德、杨万明、马守新等5个老板共同出资修建的。
  大法幢寺一期工程于1998年夏完成。7月开始着手佛像塑造、彩绘、楹联征集、雕刻及其它工作。
  大法幢寺塑像由著名雕塑家、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黄河母亲》雕塑的作者何鄂女士及弟子常天平负责完成。彩绘由甘肃刘家峡古建工程队王得才等人负责完成。
  大法幢寺的文化包装由邢葆柱具体负责,先是在酒泉文化名人中征集楹联,由邢葆勋设计并制作匾额对板,最后请酒泉雕刻艺人柴国祥雕刻完成。
  三1999年9月20日,大法幢寺开光。
  开光大典在山门外广场举行。酒泉地市领导、各有关部门领导、来自周边县市的佛教界人士及社会各界群众近两万人参加。
  中国佛协副会长茗山法师、教务部主任妙华法师率中国佛协代表团参加开光仪式。
  甘肃省佛协副会长、兰州市佛协会长、兰州市五泉山寺院主持融开法师率省佛协、兰州市佛协代表团出席仪 O 开光仪式结束后,中国佛协代表团茗山一行由统战部、宗教局领导陪同前往敦煌游览了鸣沙山、月牙泉和千佛洞。
  茗山法师,俗姓钱,名延龄,1914年生,江苏盐城县人。时任中国佛协副会长(会长是赵朴初)、江苏省佛协会长、江苏镇江焦山定惠寺暨南京栖霞寺方丈,应该是中国级别最高的和尚了。他千里迢迢,应邀参加大法幢寺开光仪式,可以说是给酒泉佛教界给足了面子,更是大法幢寺莫大的荣耀。作为中国唯一两大名刹的方丈,茗山法师曾先后到过美国、日本、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国家讲学,在海内外享有盛名,他造诣高深,持戒精严,精诗文,擅书法,大慈大悲,在中国佛学界有着极高的声誉,曾受到过江泽民的亲切接见,被人称做中国佛学界的导师。笔者有幸与时任酒泉市市委统战部部长的巴瑞荣、市宗教局局长许成有陪同法师前往敦煌参观游览。相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法师崇高的人品、深厚的佛学功底和系统的佛教思想。在下榻的敦煌山庄,法师为我等三人书赠墨宝。他为笔者书写的“学无止境”四个大字,也成了我一生的珍藏。没有想到的是,法师于2001年6月1日在上海安然示寂了。山水相隔,我等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时,已经是半年以后的事了。愿大师上品上生,乘愿再来。了不少外地游客。有人提出,作为一个开放的寺院,应该有一座佛塔或卧佛才好,这种想法逐渐形成了人们的共识。于是,后来又陆续修建了九层佛塔和卧佛殿。
  佛塔的修建始于2002年3月,为了使法幢寺旅游景点早日建成,以此带动酒泉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同样对法幢寺二期工程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时任市长王冰亲自出面,协调修塔资金50万元。工程由酒泉市一建四分公司韩家金、韩家有设计并承建。佛塔净高40.8米,为八角楼阁式建筑,共九层,自下而上自然收缩,也称“九层佛塔”。
  佛塔的造像由酒泉人武平国设计并塑造完成。一到九层共造佛像88尊。
  佛塔于当年10月峻工并举行了圆顶法会。
  二期工程还修建了牌坊和放生池。放生池为东西两个、互相对称,是由肃州区水电局承建的。牌坊是由中国移动公司酒泉分公司出资、酒泉市一建四分公司设计并承建的。
  卧佛殿位于大法幢寺的最北端。
  卧佛殿是由酒泉市一建四分公司韩家金、韩家有设计并承建的。工程于2002年8月开工,2003年10月完工。匚程完工以后,即着手殿内卧佛的塑造工作。因卧佛体积庞大(大佛身长36米,肩宽8米),工艺要求高,制作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围绕如何塑造佛像及塑造何种质地的佛像等问题,有关单位考察、论证、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2004年舂提出了“金卧佛”工程方案,即:铜铸佛身,外贴金箔。因为在佛教看来,有铜即金之说,因此,这样塑造的佛像,才是名符其实的“金卧佛”。但是,金卧佛造价昂贵,仅靠大法幢寺的香火收入微不足道,政府也不好解决。因此,这一方案运作了一年多,实际上已停了下来。2006年,有关部门经过再次论证,主要考虑到资金问题,决定将卧佛由原来的铜质贴金改为钢混贴金,并通过招标,将这一在酒泉佛教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任交给了酒泉人武平国。
  武平国,男,1963年生,酒泉市金佛寺人,早年学习绘画,1994年由政府委派到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四年,毕业后仍从事专业工作。他曾考察过云冈石窟和大足石窟,游历过佛教名山一一峨眉山及五台山。接受任务的他又先后去了麦积山石窟、张掖大佛寺和敦煌莫高窟,对佛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在充分借鉴了千佛洞158窟卧佛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艺术创作。
  他分别以1:30和1:10的比例造出了小佛像模型,在经过相关领导和部门一次次评审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修改。2006年春,他携带佛像设计方案赶赴敦煌,接受在敦煌参加雷音寺道证法师升座仪式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的指点。在敦煌国际大酒店,圣辉法师高度评价了他的设计方案,对这种“曹衣出水”式的佛像造型给予了充分肯定。
  造像工程艰巨,工艺复杂。其大致过程是:先制作佛像模型,裹以石膏,制成整体外模,取出模型填充物,再支撑内模,浇灌混凝土,最后剥掉石膏外壳,一次成型。武平国带领他的施工队伍,加班加点,夜以继日,苦干160天,终于在2007年6月造好了这尊号称中国第一的室内卧佛。
  卧佛殿彩绘也通过招标方式由肃州金泉画廊负责完成。这样,卧佛塑造及殿内彩绘、壁画等在2007年底就全部结束了。
  2008年10月,卧佛最后一道工序——贴金圆满成功。
  2009年4月24日,金卧佛工程举行竣工庆典。
  大法幢寺落成了。昔日荒芜的梧桐湾变了模样,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富丽堂皇、红砖碧瓦、松柏相映下的佛教殿堂。那高耸的佛塔、雄伟的牌坊,那座落在中轴线上的三大殿,象征了佛教的庄严、厚重和大慈大悲,也象征了佛教的一种精神,—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一种千年流传的精神。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农业水利、文化旅游、民俗拾遗。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学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