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革”动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259
颗粒名称:
“文革”动乱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62-164
摘要:
作者大学毕业当上老师之后所经历的文革动乱。
关键词:
肃州
文史资料
内容
1962年10月,我大学毕业,服从组织分配到酒泉中学当了教师。开始几年我上地理课,做带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工作。1964年参加了大型话剧《年青的一代》的演出(饰肖继业),写了申请书要求入党,生活也十分开心。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人不知所措,几乎打破我做人民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美梦。
十年动乱,祸国殃民。随着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和对《5・16通知》的学习,批判“三家村”、“打到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工作组、军宣队、工宣队先后派进学校。党支部书记陈光明、行政负责人陈世恿、政治课教师刘伯鲤、语文教师张怀清等先后被打成“黑帮”。苏世英、李春章、寇宗元等被判刑劳改。大部分教师被搞得欲教不能,欲罢不忍。运动一开始,校园里大字报铺天盖地,胡说学校党支部是“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指名道姓地说“出身不好”的教师是“黑五类”、“狗崽子”,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胡说努力工作、靠拢党组织是“伪装积极”;一伙自称是来自北京的红卫兵在学校散布“老子革命儿接班,老子反动儿混蛋,天生如此”的谬论,鼓吹反动的“血统论”和“唯成份论”;煽动要“刮十二级台风”,“实行红色恐怖”。我这个家庭出身不好的“臭老九”自然难逃厄运。但是,我相信自己,虽然生在旧社会,但长在红旗下,我小学加入先锋队,中学加入共青团并志愿申请入党,高中享受人民助学金,上大学吃公费,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了人民教师,怎么能反党?怎么会与人民为敌?怎么就变成了人民的敌人?我百思不得其解,无法接受这严酷的现实。我决心与命运抗争,努力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并以实际行动努力改造自己,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故此,我积极参加夹边沟农场的整地、冬灌劳动,争取在劳动中“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真心实意地跟随中学生“向阳长征队”步行串连,从酒泉步行到石家庄“经风雨,见世面”,沿途拜谒兰州华林坪烈士陵园、革命圣地延安、文水刘胡兰纪念馆、华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响应毛主席“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多次下乡、下厂、参加生产劳动,“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认真“斗私批修”,“在灵魂深处大闹革命”、“彻底与削阶级家庭划清界线”……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因家庭出身而被歧视、被否定的命运。面对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我感到屈辱和无奈。群众斗群众上纲上线,派性武斗愈斗愈烈。我只得东躲西藏,直到70年代初,“一打三反”、“清查5・16”、“反回潮”、“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仍然使人无所适从。但是,在众多的师生中,有不少善良的人们,不断向我们这些受冲击的老师传达着同情、信任而又无奈的复杂感情。1972年我还被借调到地区文教局,参加全区文物普查工作,度过了一段生活艰苦但心情舒畅、兴趣盎然的学习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力挽狂澜、拨乱反正,推倒“两个估计”,提倡尊师重教,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爹妈摘掉了“帽子”,使我终于放下了“家庭出身”的沉重包袱,精神上得到了彻底解放。我也实现了入党的心愿,晋升为高级职称,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德育工作者。五弟入伍上军校,家属户口农转非,儿子考上重点大学。我的后半生,掀开了新的一页。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农业水利、文化旅游、民俗拾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