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与陶峙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237
颗粒名称: 王震与陶峙岳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0
页码: 84-93
摘要: 王震与陶峙岳共同建设新疆的故事。
关键词: 肃州 文史资料

内容

王震与陶峙岳
  章慕容
  1949年9月25日午饭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得到原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总司令陶峙岳将军率领全疆十万官兵通电起义的消息,兴奋不已,心想:昨天是酒泉通电起义,今天又是新疆通电,看来全国解放的大事已经解决了。
  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彭德怀和王震向陶峙岳发出了邀请函,请他速赴酒泉,共商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具体事宜。
  10月7日,乘车抵达酒泉的陶峙岳一下车,受到了早早在城门外等候的彭德怀和王震的热情欢迎。彭德怀乐呵呵地说:“陶总司令,我们可把你盼来了啊!” “我代表新疆十万起义官兵,向彭总司令致意! ”陶峙岳脱下洁白的手套,举手敬礼。彭德怀握着陶峙岳的手兴奋地说道:“陶总司令率部起义,投向光明,功不可没。我全体官兵日夜期盼,盼将军早日给我们带路,开赴新疆好揭开新疆的神秘面纱!” “我做梦都在想着解放军早日进疆啊! ”陶峙岳急切地说道,“新疆人民在等着你们,十万起义官兵在等着你们,你们早一天开进,我就早一天安心,只是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太差了呀。” 王震说道:“我可以告诉陶总司令,人民解放军已做好了进军新疆的一切准备,不管条件多么恶劣,环境如何艰苦,都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请陶总司令放心,只要你一过来,我们人民解放军马上就跟着你的脚后跟进疆。”言毕,王震和陶峙岳的双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三人一同进了司令部,王震说道:“陶总司令,你是宁乡的,我是浏阳的,彭老总是湘潭人,我们三个都是湖南老乡哩!” “晓得,晓得,我已是久闻二位将军的大名了! ”陶峙岳频频点头。
  三位将军酒泉之会以后,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率第一军、第五军(第十八师除外)进驻新疆。
  1949年12月3日,迪化(今乌鲁木齐)城郊的地窝堡机场,陶峙岳、包尔汉率领的“欢迎解放军入疆代表团”早早就在这里等候了。一下飞机,王震就与陶峙岳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我说过,陶总司令,当时在酒泉就说好了咱们迪化城里说解放,我王胡子没有放空炮吧? ”原来,在酒泉,他已经向陶峙岳许诺过,在迪化城里相约谈论部队改编之事。
  “王司令员一言九鼎,说到做到,真是叫人佩服呀! ”陶峙岳感慨地说。
  在一旁的新疆省主席包尔汉拉着王震的手,插话说:“王司令员,新疆人民盼望解放军进疆,两眼都盼出泪来了,你看,迪化城里街道上都是些什么?那一面面彩旗和一幅幅标语,都是新疆各族人民一颗颗滚烫的心啊!” “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没有新疆各界朋友做工作,我王胡子绝不会这么潇洒喽!” 激动不已的陶峙岳展纸命笔,写了一首《七绝•迎王震将军入疆》: 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渡玉关。
  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迓尽开颜。
  接着,陶峙岳和包尔汉陪同王震一同坐车进城。陶峙岳说:“王司令员一到,我这颗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不瞒王将军,峙岳东奔西走,读了四十载的《楚辞》,我最欣赏屈原的《橘颂》,光修剪橘树的剪刀就收集了百多把。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直未能圆橘园荷锄的美梦。我曾在南疆的焉耆与赵锡光相约,其中一条就是,到全国解放、新疆和平之时,就把部队全部完好地移交给解放军,我就解甲归田,橘园行吟了!” 一听陶峙岳打算解甲归田,王震诚恳地说:“陶将军之义举,功盖天山,自不待言。为保新疆之和平,国土之完整,将军苦撑全局,其间艰辛,更自不待言,按理说也该休养休养了。可是,解甲归田,绝对不行。故乡虽美,祖国更大,橘园有诗,毕竟太小。要经营,就经营大的,种新疆这块大田,如何? ” 陶峙岳一时无语,只是静静地打量着眼前的王震。王震在陶峙岳肩膀上拍了两下:“我是个粗人。在北京中南海,我已经给毛主席、周总理吹过牛了,我要叫新疆变成第二个南泥湾,这靠我王胡子一个人可不成,你们都是我的朋友,朋友有难,你们是应该两肋插刀的,怎么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呢? ” 此言一出,三人都笑了起来。
  12月9日,迪化城沸腾了,三军入城仪式正式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起义部队和三区民族军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南大街广场附近的指定位置。彭德怀在王震、陶峙岳等人陪同下,登上了迪化市最大的建筑一一南大街商业银行大楼的阳台,检阅“三军”入城。
  彭德怀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转身对王震说:“时间已到,可以开始了。”王震点了点头,跨前一步,大声宣布:“新疆解放,光明的时代终于到来了!三军入城式现在开始!” 话音刚落,三发信号弹冲天而起,全场掌声雷动,鼓号喧天。人民解放军战车团由东门隆隆而来,三区民族军以八路纵队由西门呐喊而进,起义部队骑兵由北门跃马而入……面对此情此景,陶峙岳流泪了:“今天,是新疆人民真正的节日。今天,新疆各族人民才是真正解放了!”12月13日,彭德怀、张治中主持召开了由解放军第一兵团团以上干部和起义部队高级将领一同参加的会议。快人快语的王震对彭总说:“我以为,兵团司令员非陶峙岳将军莫属。”彭德怀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将来,还得让陶将军兼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做到有职有权,说话算数。古人用将,也讲究用人不疑,对陶将军及其部属,我们要予以充分的信任!” “我也有个建议,”彭德怀顿了一顿,认真地说,“二十二兵团的政治委员之职,非你王震同志莫属! ”王震笑出声来:“请彭总放心。论年龄,陶将军是我的兄长,论经验,陶将军是威名远扬,现在走到了一条道上,还能不精诚团结? ” 彭德怀也笑了,他说:“你还没有忘记咱们三位老乡在酒泉会谈时的情形吧,陶将军为人正直厚道,办事认真谨慎,新疆交给你们俩,肯定会有个好结果!”17日,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了将起义部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的请示。根据毛主席、朱总司令员的指示,新疆军区正式成立,彭德怀兼任司令员,王震、陶峙岳和三区民族军首领赛福鼎担任副司令员。
  12月30日,整编后的二十二兵团正式成立,在迪化原警备总部召开了兵团成立大会,宣布了兵团及所属各师人事安排。陶峙岳担任兵团司令员,王震担任兵团政治委员。从此,两位将军开始了亲密无间的合作。
  二十二兵团成立不久,在一次兵团负责人会议之后,陶峙岳把王震、兵团副司令员赵锡光邀至自己的住宅。饭桌上,王震看着陶峙岳和赵锡光,笑着问道:“陶司令,你当初与赵司令有焉耆之约,现在是否还想回老家去种橘园?” 陶、赵二人大笑起来,陶峙岳一边向王震敬酒,一边高兴地说:“现在不仅不会离去,而且决心要跟共产党、毛主席大干一番,要和王政委一起建设第二个南泥湾!” 王震高兴地点了点头,站起身,向陶峙岳、赵锡光各敬了一杯酒。
  很快,新疆军区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要进行大规模的开垦边疆运动,二十二兵团的任务是一年垦荒20万亩。
  一天晚饭后,陶峙岳坐在地图前,认真地勾画着全疆官兵开赴的垦区,在地图上呈现的是黄绿色和浅褐色的亘古荒原。冰雹、积雪、寒冷、饥渴,没有生产工具,没有住宿帐篷,连一条能走的路也没有,陶峙岳面有难色。
  不一会儿,王震过来了,他看着陶峙岳认真地在地图上圈圈点点,便连忙凑了过来:“陶司令,你该休息一会了。你瞧,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明天我们还要到部队去哩!” “在打仗方面你是常胜将军,是员虎将;在生产方面,你更是专家,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创造的功绩,早就名扬全国。不过,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比南泥湾更加艰苦更加重大的生产任务,王政委,你说我们从哪里入手? ” 王震看了看地图,发现陶峙岳在玛纳斯地区已经圈了个大的红色圈圈,而且在旁边还画了几条道路,他已经知道陶峙岳的心思了,便接过话题说:“天山南北都在起战火,我们根据部队划分的任务,用创建红色根据地的办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你说呢? ” 陶峙岳连连点头。第二天,王震和陶峙岳便踏上了奔赴垦区的征程。在以后的日子里,王震和陶峙岳带头参加劳动,与战士同吃同住,激励和鼓舞着大家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经过一年奋战,二十二兵团就搭建芦苇棚及地窝子3000多个,共开荒造田23万亩,开挖整修大小渠道100多条,实现了蔬菜、肉食和粮食的自给或大部自给,打赢了屯垦戍边的第一仗。
  1951年底,新疆军区根据玛纳斯河流域试种棉花成功的经验,向二十二兵团提出1952年在玛纳斯垦区植棉2万亩,达到亩产400斤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震和陶峙岳签订了一份分工负责的合同。其中,王震负责组织领导工作,陶峙岳和兵团参谋长陶晋初具体负责物资供应。
  合同签过后,王震与陶峙岳全力以赴地投入了争夺大面积棉田高产的奋斗中。他们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结果,两位将军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玛纳斯河流域2万亩棉花的单产量,创造了当时全国棉花单产量的最高纪录。从此以后,这里成了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棉花基地。
  生产离不开交通运输,离不开经济贸易。随着垦区生产轰轰烈烈的开展,改善官兵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便被提E了工作日程,王震和陶峙岳把眼光投向了新型边塞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大片戈壁滩上,有个曾是从乌鲁木齐到伊犁之间的小小宿营点,因一条卵石沟宛如一条流淌着的石头河,而被称之为石河子。这里虽是一片无边的沼泽和荒漠,但有40多户人家,住着200余人。仅有的一条百米长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风一来便遮天盖日;雨天则泥沙俱下,寸步难行。
  8月,已是盛夏,太阳把戈壁滩晒得滚烫。王震、陶峙岳与两位苏联专家一起,来到石河子。吉普车在乌伊公路上疾驶,公路北面有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王震和陶峙岳见状,急忙让司机停车。他们下车一看,果然苇丛中不断有野兽出没,四周皆有泉水,水质也好。大家高兴不已,都认为这是一块好地方。
  回来之后,王震、陶峙岳与苏联专家商量,决定在石河子居民点的东南1000米处,建立一座新城。王震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现代化新城留给后世。”陶峙岳非常赞同和支持王震的提议,立即派二十二兵团勘测队来到石河子,组织人员绘制了《拟建新城及公路位置图》,自己也来石河子坐镇指挥。
  不久,王震、陶峙岳又从上海请来了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绘制《新疆省石河子城市规划》方案图。一个绿树成荫、道路整齐、工厂林立,农工商综合发展的新型城市蓝图规划出来了。到1954年上半年,石河子市粗具规模。如今,石河子已成为绿树成荫、道路整齐的现代化城市,被人们誉为“戈壁明珠”。
  1954年,王震与陶峙岳反复商量后,决定向中央军委建议,将新疆部队集体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军委接受了他们的这一倡议,很快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陶峙岳担任兵团司令员。第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王震和陶峙岳一同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王震授衔不久,就任国家农垦部部长,回到了北京,开始领导全国范围内的农垦工作。而陶峙岳则留在新疆,继续为戍边守疆的事业不懈奋斗。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农业水利、文化旅游、民俗拾遗。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慕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