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十年代夏持等人在酒泉师范的革命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236
颗粒名称:
三十年代夏持等人在酒泉师范的革命活动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80-82
摘要:
三十年代夏持等人在酒泉师范进行革命活动。
关键词:
肃州
文史资料
内容
三十年代夏持等人在酒泉师范的革命活动
张世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酒泉师范师生也日渐觉醒,校长崔崇桂组织学生开展了抗日宣传。1932年崔因故辞职,新任校长王巨麟又聘请了几位流亡到大后方来的教师,他们大都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其中国文教员夏将(字荫轩,吉林人,共产党员)、李玉然(字清涵,山东人)、化学教员赵晋旸(河北滦县人,天津工学院毕业)经常向学生讲述沦陷区民众当亡国奴的惨状,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介绍进步书刊。他们还教学生唱抗日救亡歌曲,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并和音乐教师冯镜秋(李玉然之妻)组织学生排练节目,赴嘉峪关、总寨、河北等乡和城区公演《大陆梦》、《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对动员民众支援抗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夏将还以代理教务主任的身份,针对当局对学校进步思想的控制,对教师说:“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把学生教好就是最大的好,大家一定要好好工作,决不能误人子弟。”他常选一些进步书刊上的材料在课堂上讲授;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反动内容则略去不讲,深受学生欢迎。李玉然鼓励学生阅读《新华日报》,自选鲁迅、陈独秀、矛盾、丁玲的作品作为补充教材,后被查禁,李不得已离开学校到玉门油矿局酒泉办事处工作。
1936年10月红西路军抢渡黄河,进军河西走廊。由于当局的反动宣传,酒泉城乡民众因不明真相有些恐慌,学生思想亦有波动。夏桪针对这一情况,要求学生安心学习,不要恐慌。并说:“共产党来了决不会杀人放火、糟踏老百姓的,”很快稳定了人心。他们的这些言行和活动,地方当局时有耳闻。肃州军阀马步康乘“西安事变”之机拘捕东北军留酒泉人员,并将夏桪、赵晋旸二人一并扣押。由于酒师原任校长崔崇桂此时亦在学校兼课,对夏、赵的学识及为人甚为赏识,于是挺身而出,向马步康交涉并愿意以身担保。因崔在酒泉教育界素有声望,在军、政要员中亦有较大影响,加之夏的政治身份没有暴露,没有查出真凭实据,当局遂将夏、赵放回。后来由于形势紧张,夏桪于1937年2月离开酒泉。他原打算带走12名进步学生,因时间仓促,人多易被发现,临走时只带了金塔籍学生顾元勋奔赴兰州,通过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主任谢觉哉的安排,经西安转道前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顾元勋毕业后到华北敌后根据地从事政治宣传工作。全国解放后,夏桪在吉林省政府担任要职;顾元勋后来担任解放军66军后勤部长,八十年代末在天津离休,以后病逝。
赵晋旸因不是共产党员,释放不久即到河西中学、国立肃师继续任教。1938年他曾参与了酒泉北大桥(当时为木柱,后来围砌成砖墩,位置在今25医院至财校之间)的设计工作,被师生瞩目。解放前夕,赵晋旸去玉门油矿从事专业工作,八十年代初退休,不久病逝。其子女大多在玉门油矿工作。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农业水利、文化旅游、民俗拾遗。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世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