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222
颗粒名称: 童年时代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14-17
摘要: 作者的童年时代。
关键词: 肃州 文史资料

内容

童年时代
  1936年1月,我出生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怀茂乡东坝村一个农民家庭。老家的旧地名叫东坝圪塄,明长城从这里穿过,向东迤逦而去。因年代久远,长城仅剩下若干残存的土堆,当地人称“边墙”。东坝圪塄这个地名,究竟是根据历史上的水渠方位还是“边墙”走向而来,我不太清楚, 反正很早的时候人们就这么叫,叫得时间久了就成了地名。21世纪初进行了撤并乡镇,合并村组,打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怀茂乡与银达乡合并,统称为银达镇;东坝村并入了六分村,东坝这个地名就不复存在了。随着时间的流逝, 怀茂、东坝圪塄之类的老地名,或许就永远成了历史,只能一14一◎世龙面留在史书中和老人们的记忆中。
  六七岁时,父亲送我到东坝庙读私塾,因年幼不懂事,看到别的孩子上三年级,我也要报三年级,私塾先生孙喜庆让我写出10个阿拉伯数字,结果我没有写全,闹了一场笑话。断断续续上了一年多私塾,接着又放了一年多羊,然后才到怀家沟公办全日制小学读了几年书。我的老师名叫祁世卿,是当地一个很有学问、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满打满算,我上学读书的时间不超过6年。但我非常勤奋,学习特别认真,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当时和我一起读书的学童中后来也出过一些人才。从积善和我是邻居,年龄比我大, 人很机灵,后来当过甘肃省劳改局局长;段治本,论起来是我的本家叔叔,他当了兵,后来做到解放军的团政委。
  1949年9月,解放大军西进,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与国民党河西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将军发表联名通电,宣布驻酒泉、新疆的国民党军队和平起义,酒泉和平解放。但普通老百姓对这些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共产党和解放军也很不了解。那一年,我刚13岁。
  ■ 当时,听说酒泉城里的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散兵游勇四处抢掠祸害百姓,直到王震的二兵团进驻酒泉后情况才有所好转。那段日子,城里的姨表姐要生孩子,为安全起见,就来到乡下,住在我家里坐月子。有一天,父母让我到-15-Su Zhou Wen Shi酒泉城里探听一下情况到底如何,我骑上从积善家的一匹马就向县城方向跑去。那是我第一次单独骑马走长路,胆子小,技术也很差,况且光身子马很不好骑,生怕掉下来。过去在家门上只骑过毛驴,没怎么骑过马,后来当了骑兵才知道了骑马的艰辛。走了半天,才来到北崖头,这里离县城已经不远了。忽然,我看见一溜马拉着炮车的国军队伍从北城门开出来,正向沙坝路槽方向行进,走在最前面的已经到了离我不远的地方。那些当兵的显然已经看见了我。我听见有个当兵的说,那个尕娃子骑的马好像是我们队伍上的。我吓坏了,赶紧打马躲进了路边的一条深沟,蹲了半天,等队伍过去了才骑马赶紧往回跑。回到家里,把情况告诉了父母,他们也为我的遭遇而感到后怕。多年以后, 我从李敬煊老先生的口中得知,我遇见的那支炮车队伍是国民党河西警备司令部的一个炮兵营,在城北肖家花园驻防。敬煊老先生原系国民党河西警备司令部的中校秘书, 属起义人员,他对当时军队的布防情况比较了解。
  大哥段生才所在的金塔县自卫队,是当时的地方武装,也随同驻酒泉的国民党军队和平起义,归向了共产党的阵营。大哥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骑兵大队3连当了一名战士,他们的部队驻酒泉城南香庄庙,也就是现在的肃州区西峰乡张良沟村。
  随着王震的二兵团进驻酒泉,地方秩序迅速安定下来,人民群众对共产党、解放军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二兵团紧接着要进军新疆,很多群众都自愿加入了拥军支前的行列。
  母亲和爱霞姐姐也到城里看热闹,在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每天兴致勃勃地上街观看解放军宣传队的演出,心情十分高兴。当时,部队宣传动员地方女青年同解放军干部自由谈对象,结了婚就能随同大军进疆落户。16岁的爱霞姐姐,一来二去认识了一个名叫张政的河北籍营长,两人结婚后就跟随部队去了新疆。从那时起,我家就和解放军结下了紧密的亲缘关系。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栏目包括: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农业水利、文化旅游、民俗拾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