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屯庄拾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938
颗粒名称: 西坝屯庄拾遗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264-269
摘要: 西坝屯庄地处肃州区怀茂乡西坝村,建于大清咸丰年间。内有民房、店铺、油坊、义学、义仓、戏台、九圣宫、水程碑等设施。楼、宫、碑及屯庄均毁于“十年浩劫”期间,仅将先父抄录的两篇匾文、一篇碑记敬录附后,以为存史。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

内容

西坝屯庄拾遗
  运焕亨
  西坝屯庄地处肃州区怀茂乡西坝村(现西坝村委会和西坝小学所在地),建于大清咸丰年间,坐北向南,占地40多亩。内有民房、店铺、油坊、义学、义仓、戏台、九圣宫、水程碑等设施。庄墙高约10米,上宽约3米,墙上两边有一米多高的巡墙,中间有约2米宽的走道。人可以沿走道环绕屯庄一周。站在墙头举目四望,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
  屯庄东南角墩上,有一座魁星楼,楼高约10米,三层,呈六角形,小巧玲珑,十分美观。层楼雕梁画栋,内有壁画、题记等。其中《创修魁星楼落成记》由当地秀才运报先撰写。题记文笔简炼,语言流畅,是北乡地方不可多得的古体记事散文。
  九圣宫创建于乾隆年间,殿宇宏伟,晨钟暮鼓,香火旺盛。同治乙丑,州城失陷,殃及北方。九圣宫亦遭兵焚。光绪年间地方绅士捐资重修,并由当地秀才运则先撰写《重修九圣宫记》,悬挂于大殿之上,九圣宫上殿西侧立有水程碑一尊,其上记载西南坝三沟九昼夜配水乡约,是一份翔实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本地水利发展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上楼、宫、碑及屯庄均毁于“十年浩劫”期间,仅将先父抄录的两篇匾文、一篇碑记敬录附后,以为存史o新城坝徐公渠开垦水程碑记尝闻天生五行,发并用之,废一不可。水犹命脉所关,稼糖所出,养民之所最急者也。故国家开垦,先视水源而后辟土安民,振古如兹,由来久矣。若我新城坝徐公渠有清乾隆初年,蒙州同徐公疏通水道,开垦落业,税驾桑田,取水源于边里新城坝梅豁咯以下,所有沿边一带渗流之水聚集下游,开导疏通沟渠,以资本坝灌溉之需。其下更有中左右三处营湖泉水,见泉取之,其他人毋得阻挠干涉。泉水不足灌溉,又在边里新城坝内分讨来河山水一脉,庶免边渠荒旱之虞。每年与该坝出春水人夫卅二名,夏水人夫卅二名,以备在河上掐坝取水之用;泉水坝人夫拾名或廿名听候上坝,临时来帖通知派人夫多寡,以备查水之用;供应芨芨五千斤;北龙王庙建醮祀神或演戏,助布施钱廿串文。该边里新城坝与我坝所流之水,镶坪分流。该坝坪口宽一丈四尺,我坝坪口宽三尺六寸。我坝每年拉定淌沟人夫二名,到本渠挑挖泉水沟道及修理分水以下之渠坝等事。地列一百八十二份,每份摊水时六刻,共计一十昼夜零八份,加中头润沟时八个、南头润沟时七个、北头润沟时三个、浇庙园水时一个。每年春季水利批水后,三沟九昼夜自下而上,轮流浇灌,不得紊乱。上家沟口自闭。有不闭及闭之不坚者,并偷漏走失水源,上地者罚钱若干,不上地者罚钱若干。下泉水惟南六与南五上截浇灌不上,接水后下泉水在某昼夜浇灌,即取某昼夜水时协与南五、南六。尤其我坝各处泉水,开辟斯地之源最为关要。惟愿后之人,常思勺水成海之箴;毋忽卷石为山之志。不择细流,毋让土壤,是其幸焉。此皆本渠开辟之定例,先辈之成规,分洲厅有案可凭,后起者不得藐视,故谨勒碑铭以垂不朽云尔。
  肃州直隶州儒学文庠生员昆山甫运继环谨识肃州直隶州儒学生员师古甫运则先敬书清赠六品军功乡奉耆老春山甫孙伯华参订大清同治二年五月毂旦敬立。
  重修九圣宫记从来福善祸淫,感应归於天道;御灾、捍患、护佑赖乎神灵。故馨香之荐,理所宜然。而妥侑之神,能失其所?则庙宇之不可不重建,倾圮者不可不复修也。
  若我新城坝徐公渠,旧有九圣宫,创自大清乾隆年间。蒙州同徐公疏通水道,税驾桑田,捐资修治,其庙始建。溯祀典於当年,规模奕奕;忆法像於昔日,灵爽昭昭。诣其地而雅人适志;见其相而士女惊心。且边门对南山,地邻学舍。瑞气映而钟灵;渠水绕而毓秀。斯民之春祈秋报者,牵牲载酒,兼议农桑。其所以焚香祷祀者,游目骋怀,猗欤体哉!何灵之威.而景之美乎?无何。至同治乙丑,州郡失陷,叛逆盘踞。黑夜之火燃,普天皆红;白日之马迹,盖地踏遍;逆党之狼行,良民鼠窜。干戈动于一日,蹂蹒受至十年。嗟呼!野处穴居,逐日而呼庚癸;神宫民屋,狡处而会丙丁。坛阶鞠为茂草;金身旋覆坍塌。向之丹霞紫气,金碧辉煌,一旦化为邱墟黄壤,生灵涂炭,莫斯为甚。睹此荒烟蔓草,夫孰不兴黍离麦秀之感那。然盛衰虽有运数,而转移实因人为。既而大兵星罗、逆匪瓦解,正宜起衰振敝、革故鼎新,以返当年之旧。无如黎老日疲於奔命,孑遗半流於他乡。风景犹是,民力未苏。不惟白雪阳春,久寂寞而无影;即晨钟暮鼓,亦涅没而不闻。今幸时复承平,荒邱乃为膏壤;岁歌丰穰.,人烟犹然辐凑。何?莫非神灵之感应而护佑也哉!圣神之灯,岂容不续;徐公之泽,安敢不追也。爰有本邑信善诸君子等慨念先畴,敦匠督事,劫劫者各出锚铢;董事者不辞劳苦。仍旧地而肇造;原地以经营。工动于光绪丁丑;竣告于丙戌仲秋。草创者纵规模略备,似未足以壮观瞻;而栋梁维新,以庶可亦蔽风雨。是举也,虽由众户以成之,而实赖神力以助之也。至于妙好庄严,犹必待夫他年;踵事增华,更望后之同志。谨叙。
  清原生师古甫运则先谨撰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戌仲秋月沆之吉敬立创修魁星楼落成记从来人才之盛衰,惟视乎斯文之兴废,诚以斯文者,风俗之源,教化之本,所系非浅鲜也。至若衣冠如旧,礼乐维新,乃有默佑以致之,尤非人力所能及也。
  如我徐公渠,虽属弹丸蔓尔之地,实乃彬彬文物之乡。人杰地灵,风清俗美,固肃北之一胜境也。距城四十余里,自先世开垦以来,旧有义学魁星楼阁,在九圣宫之东侧。殿宇宏丽,极其巍峨。自同治乙丑岁,酒泉一乱,逆回猖獗,宫宇殿阙,一炬尽成焦土,良可慨矣!幸逢至治升平,文教覃敷,肃城克复之后,爰有文庠运公①,鼓励学事。后进之英才济济,先觉之善诱循循,培植造就盖有年矣。延至光绪己亥岁,复有鹿生运公②起而接踵其事,与阖坝绅耆口口口暨信善等商议,有欲修文笔之念,又虑经费无由以筹,非藉众志以成诚,何能积流而为海。约诸同志虔心募化,量力出金,咸意举运公为之经理,不惮MMo卜吉兴工,大起土木,因村之东南靠台,遂建楼於其上。惟恐人心散淡,功亏一餐,半途而废,所幸诸君有进无退之心,并不为其所夺。敦匠执事,踊跃赴工,则上栋下宇,房瓦地砖无不聊备,然规模粗就,未获壮丽之观,所缺者绘画耳。有心一举成工,但存项无几,不幸境外修文之召,惜哉!工停于一日,似无同心协力。缓诸二年,又有援手,幸赖其弟郡增生运公③,会集信士等倡议曰:前人成此大功,独此区区绘画之事,吾辈岂不能复修乎,於是助勘者复出囊资,董事者再勤劳苦,彩梁素壁,粉垩丹艳,气象亦大异於旧日。光绪己亥而兴工,乙巳南吕而告竣,则前此之功可成,与后继之名亦显。斯时也,神明之灵爽有托;信士之善念永存。所谊莫为之前,虽美弗影;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则后之执事与前之督工,不已共彰其美盛也哉!今则匾额颜悬,特垂长久之不朽之业;弁日踵事增华,以继前人之创制之心云尔。余不揣固陋,而乐为之记。
  清增生本堂甫运报先敬叙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南吕月中浣之吉敬立注:①运公:名继环,字昆山,肃州北乡(今怀茂乡)人,清朝咸丰末年秀才。
  ② 运公:名则先,字师古,肃州北乡(今怀茂乡)人,清光绪年间秀才。
  ③ 运公:名报先,字本堂,肃州北乡(今怀茂乡)人,则先之弟,清光绪年间秀才。
  西汉胜迹
  李石一
  泉边垂柳左公栽,半院浓荫罩井台。
  碧水池边李白醉,遥思汉武壮胸怀。

附注

注:①运公:名继环,字昆山,肃州北乡(今怀茂乡)人,清朝咸丰末年秀才。 ② 运公:名则先,字师古,肃州北乡(今怀茂乡)人,清光绪年间秀才。 ③ 运公:名报先,字本堂,肃州北乡(今怀茂乡)人,则先之弟,清光绪年间秀才。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内容分为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文化撷粹、地方民俗六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运焕亨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