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酒泉的商贸流通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832
颗粒名称:
酒泉的商贸流通业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9
页码:
181-189
摘要:
介绍酒泉的十种商业情况。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
内容
在唐、宋时期,就有波斯、印度及西亚的大批商客来此经商,国际交流日益扩大,使酒泉的商贸流通业迅速繁荣起来。据胡商未德•喀布尔的记述:酒泉肃州是当时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市场,清政府在嘉峪关设立了 “关税监督”,征收洋货税;与俄罗斯订立了以肃州为贸易地点的通商条约,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清乾隆时,肃州全市一次交易额达18万两白率艮之多。酒泉的大黄、羌活、党参、当归、红花等中药材,由肃州集中,源源不断地销往中亚及欧美各地。民国14年(1925年),酒泉的商贸店铺71家,从业850多人。其中,百货、布匹、绸缎业10家,文具业5家,杂货业7家,烟业5家,中药10家,西药业3家,糕点酱园业4家,山货、皮毛业6家,旅馆9家,茶社12家。最有名气的“广泰堂”,经营的中药品种有1200多种。这个药店自制的“还少丹”、“苏合丸”、“小儿惊风散”等中成药、质量高、效果好,畅销全国各地。到1949年9月酒泉解放,城内的商业店铺达337个,从业人员3395人。
一、中西药
中药店:“广泰堂”、“永和堂”、“全德堂”、“凝德堂”、“元泰堂”、“灵德堂”、“聚和堂”、“崇余堂”、“万胜堂”、“鼎玄堂”。这十大药店,半数有中医座诊,看病卖药,其分店遍布全国各地,资金实力雄厚,经营范围广大,实行全国联通。
西药房:“陆大”、“文岐”、“肃州”三大药房,由姜文岐经理,内设诊所。“陆大”聘请石奠卿博士座诊,一面看病,一面售药,生意做得十分红火。
二、食品业
大食品店:“继美丰”、“元兴祥”、“通华西”。“继美丰”(现东大街酒泉商厦址)的字号是1941年9月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于右任来酒泉视察时,接受掌柜毛文斋(时任酒泉县商会会长)的宴请时,挥笔书题的,后嵌刻于门庭之上。毛文斋是山西籍老商人,会做生意。他从内地请来高名师傅,雇工人、店员30多人。所做的酱油、糕点、十六样景提糖饼,具有独特风味,顾客涌门,生意十分兴隆。解放后毛文斋被选为第一任酒泉县工商联合会主任。1956年公私合营后,“继美丰”成为国营酒泉食品公司一个门店,仍沿用了“继美丰”这个老字号,后合并为食品糖烟酒公司,1994年在“继美丰”原址修建酒泉商厦时,老店分别搬至西大街、南市街北口,设立临时经营铺面。同年,蔬菜、食品、糖烟酒三大公司组建为“东方集团",“继美丰”为“东方集团”下属的一个门点。2002年企业改制,东方集团为外地商客蔡福进整体收购,“继美丰”这个老字号从此便不复存在了。
三、百货业
解放前的酒泉百货业主要经营绸缎、棉布、毛料、服装、鞋帽、毛线、日用小商品、化妆品、家庭摆设、小五金等。主要有“三盛源”、“福德隆”、“和义成”、“三聚合”、“永泰恒”、“福泰和”、“德聚合”、“聚义涌”、“元生合”等九大商号和一个批发庄“春茂合”,分布在酒泉城区四条大街。当时,有众多经营小百货的小商小贩,分别来自山东、河南、安徽、山西、河北、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他们的摊子集中在邮电街(很早以前称麻绳街)和北市街。共和街东口有一个纸烟市场,有30多家摊贩,大多数都是外省商人。
四、农贸市场
解放前酒泉城内设两个农贸市场。一个是“北市”(现北市街讨管处址),主要是农民出售粮食和农副产品,并设牲畜交易市场。这里每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是酒泉城内最繁华热闹的所在。外地摊贩将各种商品摆满市场及邮电街,琳琅满目。农民卖了粮食及农副产品后,购买各自所需的商品,然后进饭馆吃饱肚子回家。另一个是南市(现南市街,粮食局招待所和世博房产开发公司址),也以农民粮食交易为主,只是规模不如北市,红火一早上,中午以后就无人了。
五、农副日杂业
较大的商号有:“三义堂”(北关),老板王子厚,主要经营山货皮毛,在包头(内蒙)、兰州、迪化(乌鲁木齐)都有分店,专做大生意;“皮毛公庄”(东关),老板张积德,回族,在祁连山内建有公庄畜产基地。还有“永泰恒”、“万盛永”、“德聚合”、“和义成”等也都经营山货皮毛。
农副日杂商号兼营酿酒、榨油作坊的有“恒盛西”,在郭府巷(亦称果树巷)内设有恒盛当铺,东关吊桥什字外有楼馆,南后街口有门市部,场子里有酿酒、榨油作坊,业主皆孙氏。“惠丰和”由陕西人刘义候、薛敏斋、王会武、崇余成等人,专为酒泉北区大财主肖文余经营。
六、服务业
1、饮食业:有“西局"(西大街)、“南局”(民意街)、“北局”(北烧酒巷)、“吴家馆子”(肃园街)、“永兴园”(卫生街口)、“五香羊肉馆”(尚武街口)、“赵家馆子”(东关)、“小上海”(教场巷口)等。“绿洲饭店”系国民党四十二军军长杨德亮五弟所开。还有“凯士林”(东大街)、“三开泰”(卫生街现农行北楼址)、“聚丰园”(鑫利商城门前场址)、“德和园”、“齐鲁食堂”等。容纳客人多、条件好、能为宾客举行结婚仪式的有“西局”、“南局”、“北局”,其他都以接待零散客人为主。
卫生街口白天为肉食市场,晚上则经营各地风味的小吃,如葱花饼、水晶包、活络面、热油塔、笏板馍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照相馆:“陆大相馆”,由兰州人陆永若于1924年开办,为酒泉第一家相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兰州等地商人又陆续开办了 “振华”、“美丽”、“云光”、“伟大”、“正大”、“良琪”、“自然”等八大相馆当时,照相机都从德国进口,照相材料中国不生产,也要从国外进口,所以,价格昂贵,一般穷人都照不起。
3、钟表修理业:由河北刘姓人在东街(现农行营业厅)开办“胜利钟表店”,雇用修表师傅、店员各一名,一面修钟表,一面卖钟表。还有“自强钟表店”(尚武街口),店主王文和,湖北人(流落红军)。
4、汽修业:民意街“大公补胎行”,专补各种汽车轮胎。肃园街“利民汽车修理部”,可修理大小型汽车。
5、镶牙业:当时城内有魏立顺、魏子平、王佐周、李子兰四家开的镶牙馆,解放后归县卫生科领导,1956年公私合营后划归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
七、寄售业最早的时候叫“当铺”,有“庆余当”(在南街)、“公济当”(公福恒的前身)、“恒盛当”(在郭府巷)等。主要经营业务有两种:一种是人们把不需要的旧物适当作价送到当铺出售;另一种是,人们急需要用钱,物品由当铺老板作价后付给现款,定期还款赎物,到期无钱赎回的,物品归当铺所有。到解放前一年,外地人在酒泉城内开了“大公”、“照华”、“福来”、“大华”、四家寄售所代替了当铺业务,寄售的物品主要有钟表、古董(珍贵物品)、旧衣服、日用家具、摆设、书画等。1949年酒泉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一批残兵败将流入酒泉,在北市街摆起了“古衣摊子”,实际是寄售摊子,“庆余当”、“公济当”、“恒盛当”三家业务被寄售所、摊代替,无力经营而倒闭。
八、文化业
1、曲艺:由评书艺人张玉桂、杜玉贵、王天雄、秦玉芳、班松林、徐佰臣、赵宏图、相继来、彭杰云在私人开的茶社说评书。茶社主要有“会文”、“闻香”、“醒民”、“新新”、“德兴”等5家。“德兴茶社”在共和街东,以卖小唱为主,又唱京剧选段。卖唱者是邮电街一小巷妓院的妓女,1951年被人民政府取缔。
2、文具店:酒泉城内有一个书社,四个文具店,即“德兴豫文化书社”、“华恒玉”、“建华”和张伯文、刘嘉瑜文具店,以买书画为主,兼营纸张笔墨和文化办公用口。
九、手工业
酒泉手工业历史悠久,早在汉武时期,就有外地能工巧匠来到酒泉,有的利用酒泉的玉石资源,磨制出夜光杯、玉镯等工艺品,有的利用花岗岩石制做碾、磨、古碾,瑾窝、石狮等生产、生活用具和摆设装饰品等。到解放前夕,来酒泉的能工巧匠达253户,手工业产品达60多种,产值61万元(旧币),占总产值的6.4%o农用产品主要有:犁铮、铁(木)耙、锄刀(框)、镰刀、掀头、斧头、锄头、铁锹、铲、杈、箱子、马掌、铁车、木(轮)车、手推车、风车、摆楼等。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有:铁锅、火炉、火盆、碾槽、火筷、炉棍、锅撑、熨斗、刀具等。铜器主要有脸盆、水壶、灯、锅、锁、勺、墨盒等。用铁皮加工的有火炉、烟筒、水桶、水盆、水壶、酒壶、簸箕等。铝制品有锅、壶、盆、勺。木制品有桌、椅、板凳、床、箱、柜、风匣等。当时酒泉有27家裁缝店,最大的是东街“建成西服店”,有七台缝衣机,雇用工人、学徒10多人。老板孙兵、林松山,是河南人。还有上海人芦晓康开的裁缝店,女式衣裙做得漂亮合身,很是有名。其它如制鞋、制做白皮大衣、黑皮马拥、鞘肇皮条、皮绳的作坊也有数10家。还有布匠、毡匠、银匠、钉锅、钉碗等各行各业的匠人。只要人们需用的东西本地都可生产制做。各类手工业人才的汇集,一是为酒泉人民传授了技术,二是产品为城乡人民服务,三是搞活了市场,四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确实功不可没。
十、棉花收购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高台(解放前属酒泉地区)、酒泉、金塔、玉门、安西、敦煌都是产棉区,棉花市场潜力很大。每年秋天棉花成熟季节,以晋商为主的棉花商人即以肃州为总点,组织大批人力、财力到各县收购棉花。他们收购的棉花。要求必须脱籽。当时农民都用土法手工轧花,棉花脱籽后体积轻了,便于包装驮运。当时交通十分落后,民间没有运输工具,各县富豪人家都有骆驼队,他们用骆驼把棉包驮运到陕西、天津、上海等地的棉纺厂,再把那里的便宜货运来酒泉,一年四季往返不断。到1940年后,酒泉有了汽车,取代了驼运,逐步地缓解了民间运输的困难。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内容分为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文化撷粹、地方民俗六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