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回忆杨琼书女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779
颗粒名称:
回忆杨琼书女士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45-147
摘要:
讲述是原酒泉地区人民医院的创始人、医疗技术骨干杨琼书的事迹。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
内容
回忆杨琼书女士
高毅力 杨延恭
1970年3月,一个多事的春天,寒冷的西北风无情的拽倒一片片干枯的芦苇。有人从某校园一隅的废井中发现了一具死尸。是谁寻无常?是男人,还是女人?有何奇冤或解不脱的苦难? 从井中捞出的是一具不完整的尸骨。由于时间已久,难以辨认其本来的面貌。仅从残存的门牙镶着一颗金牙,还有一串钥匙上辨认出,尸骨乃是一位才华出众而命运多劫的女性。
光阴荏苒,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那位井中冤死的亡灵似乎已杳杳无踪,但岁月的尘封又悄然打开,让人忘不了、抹不去的是一张年代久远的照片。一双清澈的明眸透射出睿智光芒,棱棱的鼻粱,紧抿着的嘴角,白皙的脸上流露一股清俊之气。她就是酒泉市人民医院的创始人杨琼书女士。
杨琼书女士,云南省昆明人,1912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就读于云南医学院,1943年大学毕业,在甘肃皋兰、泾川、陕西咸阳医院工作。1946年辗转于甘肃金塔、酒泉座诊行医,又在酒泉城内创办私立南山疗养院。1951年参与组建酒泉专区医院(现改为酒泉市医院),1952年任酒泉专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琼书一生视医疗事业为生命,奔波在边远贫困地区行医,为缺医少药的西北人民诊治疾病,救治了许多患者的生命。由于诊疗工作严肃认真,医术精湛,在群众和同行中颇有影响。1950年当选为酒泉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酒泉县妇女大会代表、西北五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调往张掖专区卫校从事教育工作。同年11月28日经张掖地委组织部批准,杨琼书等8人为高级知识分子。
历史的印迹永远也不会磨灭。1951年,杨女士随其夫郭祚光积极参与酒泉专区医院创建工作,并将原酒泉南山疗养院的房屋、药械捐献塔医院,为建立新医院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其中一架德国进口的显微镜一直使用到80年代。自加入医院行列后,在外科、妇科主持诊疗工作,并坚决推行《婚姻法》,1953年任酒泉县婚姻法推行委员会委员。五十年代前期,医院的医疗条件非常简陋,杨琼书女士凭借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行医多年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剖腹产、宫外孕、子宫切除、卵巢囊肿等外科手术。她工作认真,吃苦时劳,对病人高度负责,作风严谨;对手术操作、消毒隔离、术后护理、病历书写都一丝不苟;她坚持原则,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她事事处处严手律己,严格要求,珍视患者的生命,在较为落后的年代里,医院少,急诊病人多,她总是随叫随到,亲手处理,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思想活跃进步,积极靠拢党组织,还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杨琼书女士,是原酒泉地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骨干,也是该院妇外科的创始人之一。在建院后短短的数年里,她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服务于酒泉人民。
1955年肃反运动开始后,杨琼书女士因其夫历史问题(国民党时期的军医),受到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或迫害。“文革”时期(1967——1968年),她终于承受不了心理和躯体的双重折磨含冤而去,一位优秀的女医生就此告别人世。
时值今日,恰逢杨女士故去三十七周年之际,撰写此文,意为竭力将其高尚的医德仁术展示后人,并聊表惋惜怀念之情。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内容分为世纪回眸、人物春秋、往事钩沉、区域访古、文化撷粹、地方民俗六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毅力
责任者
杨延恭
责任者
杨琼书
相关人物
杨延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陕西咸阳医院
相关机构
酒泉市人民医院
相关机构
云南医学院
相关机构
酒泉南山疗养院
相关机构
酒泉县婚姻法推行委员...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张掖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婚姻法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