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公共食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788
颗粒名称: 办好公共食堂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人民公社初期的重点是花大力气办好公共食堂,全县共办了 1300多个公共食堂。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人民公社

内容

人民公社初期的重点是花大力气办好公共食堂,全县共办了 1300多个公共食堂。前一阶段,即1958—1959年3月,绝大多数食堂办的比较好,社员比较满意。有的食堂提出米面轮流做,饭菜多样化,一星期内不吃重样饭。后一阶段,即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春,由于首先保证国家征购任务的完成,留足种子、牲畜饲料,除一部分公社大队保证480—500市斤口粮(原粮)外,大多数公社都不能保证社员的基本口粮,每人每天吃不到一市斤粗粮。从60年春到61年,全县农民开始吃回销粮,仅泉湖公社一年缺粮420万斤。各食堂因社员吃粮标准低,后来提出“低标准、瓜菜代”,利用干树叶、野草籽、包谷杆等磨成粉,做代食品充饥,由于营养缺乏,不少人患了水肿病。此后,社员口粮一再降低,以年龄每天每人只有四两、五两、六两粗粮(那时用1斤为16两的秤)。加上一部分干部和食堂炊管人员多吃多占甚至偷拿,社员吃到的粮更少得可怜。社员气愤地说:“人家头大的,吃了湿的拿干的,我们盆子里端的是照天的。”全县几乎所有食堂缺粮、缺钱、缺燃料。一些地方烧光了畜草,砍光了树木,又拆烧了房子。尽管县社两级派大批干部到基层抓食堂,但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漏洞无法堵塞,造成社员生活困难,干群关系紧张。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教科文卫、农业水利、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