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堵击长征红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406
颗粒名称: 入川堵击长征红军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28-33
摘要: 记述1935年4月正当红军长征向川北集结之际,蒋介石调驻甘肃天水一带的中央军胡宗南第一师所属 四个旅12个团入川进行堵截。当时该师第二旅旅长 李文入川,进军序列是六团在前,杨德亮五团在中 间,四团在后。杨部于4月初自天水出发,先到康 县,约住半月于5月底向武都挺进。在甘川边界的 碧口短暂停留,补充了食品给养做好入川准备。 过了碧口,进入川境,全是高山峻岭,没有车 马大道,半山腰间,仅有曲折的一条栈道,只通行 人,车马无法通过。杨令全团骡马留守在碧口镇, 轻重机枪、迫击炮和弹药全用人抬和肩扛进入川北 平武县附近,与红四方面军接触。杨组织突击队亲 自到前沿指挥,经过数次猛攻,守军主动撤退,杨 部占领了平武城北高地。遂以优势火力,集中向平 武县城轰击。红军撤出平武县城,渡过涪江,隔江 据守。杨部进入平武城后,城内百姓多已逃避,在 一所中学获得红军征集的大米两万多斤,补充了给 养。但见城墙街道到处写着“停止内战、团结抗 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对外”,“反对 投降,拥护抗日”,“打倒蒋介石,活捉胡宗南” 等大字标语。杨令部队一面据守江北阵地,一面准 备渡江。两军以江为界,相持竟达半月。 自这次进攻平夷堡战斗后,杨德亮开始接受教 训,认为红军用兵神出鬼没,他们虽然步步推进取得 了胜利,但付出了不少血的代价,从此格外谨慎。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杨德亮

内容

入川堵击长征红军
  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会议, 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北上抗 日。元月底渡过赤水,北上入川,以便与川陕边界红 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封锁长江,阻止红 军北上。中央红军旋在云贵高原展开灵活机动的运 动战,不仅冲破了国民党军的重围,由被动转为主 动,并奇袭娄山关,再克遵义城,歼灭蒋介石二十 个团的兵力,取得了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利。
  与此同时,原在川陕边界的红四方面军,在张 国焘的指挥下,因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军 事失利,丧失北上抗日的信心,从川陕边界的宁 强、白水,过剑门关向西康、青海边远地区逃跑, 来到川西北平武、松潘地区。
  1935年3月底,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粉碎了蒋 介石封锁长江、围追堵截,于1935年4月南下云 南,抢渡金沙江、大渡河,过泸定桥,经天全、宝 兴等地到达川康边境。6月12日翻越夹金山,进占 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集中在懋功、两 河口一线。
  1935年4月正当红军长征向川北集结之际,蒋介石调驻甘肃天水一带的中央军胡宗南第一师所属 四个旅12个团入川进行堵截。当时该师第二旅旅长 李文入川,进军序列是六团在前,杨德亮五团在中 间,四团在后。杨部于4月初自天水出发,先到康 县,约住半月于5月底向武都挺进。在甘川边界的 碧口短暂停留,补充了食品给养做好入川准备。
  过了碧口,进入川境,全是高山峻岭,没有车 马大道,半山腰间,仅有曲折的一条栈道,只通行 人,车马无法通过。杨令全团骡马留守在碧口镇, 轻重机枪、迫击炮和弹药全用人抬和肩扛进入川北 平武县附近,与红四方面军接触。杨组织突击队亲 自到前沿指挥,经过数次猛攻,守军主动撤退,杨 部占领了平武城北高地。遂以优势火力,集中向平 武县城轰击。红军撤出平武县城,渡过涪江,隔江 据守。杨部进入平武城后,城内百姓多已逃避,在 一所中学获得红军征集的大米两万多斤,补充了给 养。但见城墙街道到处写着“停止内战、团结抗 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对外”,“反对 投降,拥护抗日”,“打倒蒋介石,活捉胡宗南” 等大字标语。杨令部队一面据守江北阵地,一面准 备渡江。两军以江为界,相持竟达半月。6月26日 红军主力经两河口会议决定了北上的战略方针(在 陕甘川建立根据地),向松潘、毛儿盖集结,仅留少数兵力,隔涪江掩护。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于8月20日在 毛儿盖召开会议,央定红军分左右两路继续北上抗 日的方针。胡宗南获悉红军主力向毛儿盖集中时, 即电令杨德亮向松潘挺进。杨团从平武出发,第一 天渡涪江支流上的一个索桥,两个营过去后因绳断 桥塌,一整排的官兵落入水中,第三营只得沿河绕 道渡过这个支流。次晨部队刚出发,就被涪江对岸 红军优兵发觉,从树林中集中射击,杨德亮指挥向 对岸红军阵地轰击。激战片刻,红军伏兵主动撤 离,中校副团长文于一在指挥战斗中脚部受伤,不 能行动,抬回后方医治。杨团过河后追击红军,于 第三天到达松潘附近。在杨团到达松潘的前一天, 该师第二旅六团(团长李用章)与红军在南门外遭 遇,曾发生一场规模较大的遭遇战,双方都有很大 伤亡。当杨德亮五团和罗历戎四团增援到松潘附近 后,红军已早一日撤离松潘。
  胡宗南第一师第二旅攻占松潘后,由于前锋部 队六团被红军击溃,留在松潘休整,重新调整民斗 序列。命令杨德亮率五团担任先锋,走在前头,向 南追击。出、松潘南门十里铺,两面高山,地势十分 险要,杨令二营机枪二连正面攻击该堡,另派两连 兵力,绕道侧攻两面高山。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红军撤离该堡。杨团虽然占据了十里铺,但连长曹某和 两名排长阵亡,并伤亡士兵五十多人,机枪二连全 被击溃。
  杨德亮团初战获胜,胡宗南电令继续向南进攻 二十里堡(平夷堡)。该堡北靠大山,红军在这座山 上筑有碉堡工事三座,驻兵据守,居高临下,组织火 力网,封锁前进道路。杨德亮亲自瞭望侦察后召开 排长以上军官会议,研究进攻方案。他自恃武器装备 精良,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强令部队采取夜间偷袭 行动夺下这三个碉堡。杨德亮动员令下达后,一营一 连连长黄仪自告奋勇说:“这任务交给一连完成。” 黄仪是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是全团作战最英勇的 连长。杨即派一连主攻,另派三连侧应。经过夜间 偷袭,侧应部队猛攻,红军又主动放弃了二十里 堡。第二天黎明,一营长黄华镇从前沿给杨德亮打 来电话说:“一连拿下了北山高地,一营占据了二 十里铺,但黄连长阵亡,并伤亡士兵三十多人。” 杨德亮赶到现场,看到这次攻击,红军没有多少伤 亡,眼前倒下的是黄连长和自己士兵的尸体,顿时 感到不安和悲伤。
  自这次进攻平夷堡战斗后,杨德亮开始接受教 训,认为红军用兵神出鬼没,他们虽然步步推进取得 了胜利,但付出了不少血的代价,从此格外谨慎,不敢轻意冒进。在二十里铺屯兵不动,只派个别排 班佯攻,侦察红军动向,形成两军对峙局面。8月 中旬发觉红军仅留少数兵力在毛儿盖外围掩护,主 力部队已北进班佑,在川甘边界的巴西地区集结。
  松潘四周,全是高山峻岭,交通极不方便,给 养弹药,全赖人背。该县人口稀少,全是少数民 族,国民党还未到来前老百姓就闻讯逃跑进山,粮 食也随着带走或藏了起来,城内空旷无人,给养缺 乏。
  由于粮食运不进来,部队发生粮荒,派人进山 采购粮食,牧民不使用“法币”,蒋介石用飞机空 投银币只能买点青稞大麦。士兵每天只喝两顿青 稞面糊糊,有时吃点野菜、牛肉。如此困守生活, 整整熬了一个多月,病号日增,医药紧缺。士兵天 天死亡,军心涣散,官佐赌博成风,部队处于饥饿 死亡线上,军纪无法约束。杨德亮一再向胡宗南告 急,请求补给粮食。同年9月上旬,忽接师部电 令:“红军主力在俄界召开会议,已过草地,继续 北上,翻越岷山,北进甘肃境内,9月17日突破甘 南腊子口。着令该团撤离川北,径往陇南堵截”。 杨德亮接令后,当晚传令各营连开始行动,经漳腊 北上,过南坪、白龙江经甘南岷县、礼县沿途不敢 停留。但由于病号掉队,官兵厌战,行军十分缓慢,于9月底才撤退到甘肃甘谷县。这时中央红军 已越过岷山,9月17日攻克腊子口,于半月前经过 甘谷县,击退了甘肃地方杂牌军的堵截,翻越六盘 山,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与陕北红军会 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
  杨德亮团奉命撤回甘肃,驻甘谷县土桥村休 整。这次胡宗南亲自率第一师王牌军入川堵击红 军,损失惨重。由于官兵疲于奔命,身体好的还能 随军行动,伤病号遗弃掉队,死亡很多。杨德亮团 仅局部和红军少数掩护部队接触,全团未投入激烈 战斗,结果两个连全被击溃,伤亡官兵一百余人, 而病死饿死者竟达三百余人,损失兵员数占全团官 兵总数的25%以上。官兵不仅避战厌战,而且怨声 载道,有的甚至逃跑,丧失了战斗力。
  杨部住定后,国民党嫡系第一师还召开了入川 总结大会。胡宗南在会上表扬说:“此次入川堵击, 杨德亮团战功不错,军风纪好,伤亡人数较少,回 来的官兵多,应评为第一。”由此可见,胡宗南入 川堵击红军的其他各团,损失就更加惨重了。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文史資料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文笔或典雅隽永,或平易拙朴,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区人文景观、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历史人文画廊。入书的部分稿件,或被国家有关专业学会列为专题研究,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很多史料成为城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还有部分史料为地方志编纂、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以及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辑包括:政治军事、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文教卫生、民俗辑粹。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胡宗南
相关人物
杨德亮
相关人物
李用章
相关人物
黄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甘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