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严重受挫和调整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684
颗粒名称: 二、严重受挫和调整时期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56-157
摘要: 到196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494.5万公斤,创解放后最高水平,比1937年增长48%;油料总产达到133万公斤,比1957年增长27%。,.农业生产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城乡人民生活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农业

内容

二、严重受挫和调整时期
   1958年,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生产上大放所谓的“高产卫星”,批判“条件论气“增产有限论”。宣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违反科学的观点,大肆浮夸虚报产量,造成高征收,征了过头粮。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下半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打乱了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否定了按劳分I!原则。生产劳动军事化,搞“大兵团作战”,追求形式上的麦轰烈烈。秋收未完,就抽调主要劳力搞一些无计划的水利工程,大炼钢铁,大办其它事业,影响了秋收,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至1959年,浮夸风越刮越大,生产指标越定越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幅度滑坡,到1962年,主要农作物产量均低于1949年的水平,粮食总产下降到2886万公斤,比1949年减产26.7%;油料总产36.5万公斤,比1949年减产30%。
   为了扭转农业生产严重下降的局面,从1962年起,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全党动员,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了 “农村工作十二条”和“ “六十条”,恢复了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生产上扩大玉米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兴修农田水利,加强病虫防治,并动员城市人民在物质、技术、财力方面积极支援农业生产。经过调整,农业生产很快恢复过来。到196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494.5万公斤,创解放后最高水平,比1937年增长48%;油料总产达到133万公斤,比1957年增长27%。,.农业生产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城乡人民生活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2002年原酒泉市改为肃州区后,《酒泉文史资料》更名为《肃州文史》,继续顺延出版,并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了书名。止2014年,《肃州文史》共编辑出版17辑,刊登各类稿件692篇、254万字,印刷6万册,交流发行量达到85%以上。

阅读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