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章 馆藏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08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馆藏文物
分类号:
K872.42
页数:
2
页码:
1020-1021
摘要:
建国以来至1988年,酒泉市文物工作者通过普查、采集、发掘和群众捐赠等途径,积累文物1101品,加上以前旧存文物278品,共计馆藏文物1379品,4000多件。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馆藏文物
内容
第六章馆藏文物
建国以来至1988年,酒泉市文物工作者通过普查、采集、发掘和群众捐赠等途径,积累文物1101品,加上以前旧存文物278品,共计馆藏文物1379品,4000多件。
第一节出土文物出土古生物化石有全新世时代的古脊椎动物牙齿、脊椎骨、腿骨、肋骨、象牙、珊瑚化石等300多件;出土和采集新石器时代石刀、石坠、石刮削器、石斧、石镰、石锄、石凿、石磨、石纺轮等石器和彩陶器、双耳、四耳夹砂粗红陶罐、陶碗等陶器20多件。汉至魏晋陶水器、陶饮器、陶酒器、陶容器、装奁器、镇墓兽等陶器700多件;出土金银首饰,铜镜、铜兵器、铜制生活用具、铜印章、铜钱范、铜量度器、铜马、铜兽、铜佛,汉代铁斧、铁剪、铁刀等金属器200多件;汉晋铜货币2600多枚;出土北凉造像石塔5件、北魏造像石塔3件、北凉石佛1件、元明清石碑9件。
1969年出土程段儿石塔,系北魏太延二年即北凉永和四年(436)所刻,系程段儿为父母报恩立愿之塔。石塔为圆锥形,通高42. 8厘米,底径12厘米,塔底无榫头。由基座、经柱、覆钵、塔颈、相轮、宝顶六个部分组成。基座线刻八供养人像,每面一尊,四男四女。四男上身裸体,下著短裤,腰系长绦,手执供物。四女身著圆领对襟上衣,下著长裙,头冠宝缯,飘带自胸后沿两肩绕臂而下,手执花作供献状,神态各异。经柱刻发愿文及经文28行,250字,隶书线刻。覆钵周开八座供龛,有龛楣,浅刻火焰宝珠,上缘饰十六瓣覆莲,龛柱平方形,斗小,略与柱齐,龛中造像面型略长,发髻较小,佛像为高浮雕,结跚跌座于莲台之上,有身光。塔顶高1.6厘米,七层相轮环突,半圆球形,顶上有圆心孔,周围颔下刻锯齿纹。
1964年收集于原钟楼寺北凉石佛为“释迦”像,身著红袈裟,右臂半袒,双手平叠于腹前,结珈跌座,石胎泥衣,石佛高98厘米,肩宽60厘米,胸厚23厘米,两膝部缺,按泥补总长110厘米。据《太平御览•沮渠茂虔传》载,“初,虔为酒泉太守,起浮图于中街,有石像在焉”,蒙逊灭西凉之后,茂虔为酒泉太守,在当时的酒泉中街,即今小西街南段造寺雕石佛,后毁,其后又有人掘得石佛,就地建起了石佛寺,故稽考此佛系北凉石佛。后大约于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即北凉承平二年(444),毁经灭佛,石佛遂埋于地下。后又被掘出土,供于钟楼寺内。
酒泉市博物馆收藏元代“肃州路达鲁花赤世袭碑”,长236厘米,宽44厘米,厚29厘米,系回鹘文与汉文两面镌刻,碑文记述了自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1361)举立沙及其后辈世袭肃州路达鲁花赤(即地方最高行政长官)6代、13人、135年的过程,颂扬粉饰之词,溢于言表,和当时当地人民苦难事实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回鹘文是元代官方通用文字,此碑是全国保存较少的回鹘文石刻之一,为研究酒泉地方史及西夏民族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酒泉市博物馆自1980年起长年展出历史文物300多件,展出丁家闸五号壁画墓临摹画19幅,为当地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教材,为中外学者提供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研究资料。
第二节重要传世文物酒泉市博物馆收藏唐代汉文写经16卷,唐、元、清代藏文写经24卷,元、明、清名人书画90余帧。保存完好,较为出名的书法有:乾隆大字中堂一幅;清代翁方纲、刘石庵、成亲王、铁保四人书法屏各一条;左宗棠大字中堂,楷书、行书对联三帧;康有为草书八条屏一帧;清拔贡聂吉儒草书屏条四幅;史可法对联一幅;清吏部尚书陆润庠楷书对联一幅;民国甘肃省长潘龄皋楷书对联一幅;民国甘肃省参议长杨思楷书中堂一幅。古画有清代悍寿平没骨牡丹中堂,清钱慧安人物故事画,清宋伯鲁溪山清远图中堂,清明福出猎图,清张志石雪山远眺,清杨汝淮水墨牡丹屏.清袁翰章花鸟屏,清杨海汝福寿图。
市博物馆收藏明、清时期制造的瓷花瓶、瓷碟、瓷碗、瓷盘、瓷盒等瓷器30多件,彩绘瓷立体佛像11尊,明代铁盔甲一顶,清代绣锦盔甲一付。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