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棱墩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瓜州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1934020220000598
专题名称: 八棱墩的传说
文件路径: 2919/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155.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从瓜州县南岔镇向南,过了安敦公路(国道313线),经截山口子进入南山,在榆林河下游有一大片沙丘,人称“黑沙窝”。在黑沙窝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土台子,老人们叫它“八龙墩”。关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八龙墩”在瓜州民间流传着两种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 一种说法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在青海湖边收服了西海龙王的儿子小白龙。小白龙变成了一匹白龙马,驮着唐僧一路西行,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来到了西天佛国。如来佛祖为了奖赏白龙马的功劳,将它封为“八部天龙”,并且命令它把取经返回的唐僧驮送到大唐边界,完事后立刻返回西天佛国享受供奉。一再告诫他不准越界跨入唐朝边境一步,否则就会佛法失灵,立刻丧命,永世千年不能再转世成仙了。 白龙马驮上唐僧送往东土大唐,很快来到了敦煌地界。当时唐朝的西方边界就在敦煌西边的阳关和玉门关。来到敦煌之后,白龙马遵照如来佛祖的旨意停下了脚步,打算告别唐僧后立刻返回西天。但唐僧心贪,带了太多的行李和经卷,没有白龙马的驮送,他寸步难行。唐僧就央求白龙马再往前送一段,把他送进玉门关,然后再放白龙马返回西天。白龙马心太软,和唐僧师徒一场,怎么也拉不下这个面子,犹豫再三,最后只好答应了唐僧的请求,驮着唐僧和行李经卷进了玉门关,送到了唐朝地界的敦煌城。 不料,悲惨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唐僧一行刚刚在敦煌西门外下马落脚,白龙马突然仰天长啸三声,倒地死去。唐僧师徒悲痛万分,将白龙马埋葬在敦煌城西门外的一个土台子上,并且修了一座塔,取名就叫“白马塔”。 西天佛祖如来把白龙马死去的消息立刻就告知了西海龙王,并且嘱咐他马上派人去收取白龙马的遗体,收到遗体立刻带回西海之中,白龙马的性命还有一线复活的希望,转世投胎仍然可以做一个龙王。如果不及时前去收尸,白龙马的尸体一旦被埋入土中,那可就万事皆休,谁也没办法再让他起死回生了。 西海龙王立刻选派了八条小龙,腾云驾雾前去收取小白龙的遗体。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天上行走如飞,按说三个时辰就应该赶到敦煌,但这八条小龙没出过远门,一直窝在青海湖的龙宫里憋得难受,如今岀了龙宫,乐得自由快活,一路上游游荡荡,观山看景,逍遥自在,当来到瓜州南山地界时,看到这儿沙山齐峻、清泉长流、水草茂密、牛羊成群、仙鹤起舞、百鸟争鸣,就像人间仙境,美丽无比,把这八条没见过大世面的小龙给深深吸引住了。他们与百鸟共舞,和牛羊嬉戏,玩的忘记了时辰,直到天黑才想起了老龙王千叮咛万嘱咐的大事。八条龙急忙跳上云端,很快就来到了敦煌西门外,但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一步,白龙马的遗体被唐僧他们给埋在了白马塔下,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八条小龙被西海龙王判了死罪,五花大绑押在瓜州南山脚下的戈壁滩上,活活晒成了肉干子。小龙死后埋成一堆,这就是现在的“八龙墩”自从“八龙墩”出现以后,瓜州南山榆林河下游的泉眼就被流沙堵死了,大片茂密的森林和草场逐渐被黄沙掩埋,美丽神奇的绿洲很快消失,变成了今天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黑沙窝”。 还有一种说法是“八龙墩”其名应该叫作“八棱墩”。据老人们讲,这“八棱墩”其实是古代瓜州一位大将军的坟骨堆①。大将军战死沙场,身穿银甲,头戴金盔,就埋在这个地方。坟墓修建的十分高大雄伟,后来风吹日晒,千百年无人看护,地面上高大的坟土堆被风沙吹成了八角形,人们就叫它“八棱墩”。长年在这儿放羊的老汉们都说“八棱墩”是个鬼怪地方,每到风和日丽,晴空无云的晌午②老远就可以看到“八棱墩”上金光闪闪,五光十色,十分神奇;而到了天阴刮黑风③的时候,“八棱墩”周围就能听到吼哇喊哇的怪声音,就像有好多人在那儿拼命的厮杀。人喊马叫,飞沙走石,令人毛骨悚然,十分恐怖阴森,胆子再大的人也不敢在那过夜。因此千百年来当地的放羊人之间流传着一句相互告诫的话:“老天爷刮黑风,打死不去’八棱墩’”。 ①坟骨堆:瓜州方言,即坟墓。 ②晌午:瓜州方言,指中午。 ③黑风:瓜州方言,指大风沙尘暴。 搜集整理:陈雨润。 搜集时间:1986年。 流传范围:瓜州一带。

知识出处

瓜州民间故事

《瓜州民间故事》

《瓜州民间故事》一书是从一百五十九篇故事中精选出来的,本书共选编了一百零五篇故事传说,所选的这些故事传说不但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历史人物与名胜故事糅合在一起,读来通俗易懂,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