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图书馆
瓜州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瓜州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瓜州古石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957
颗粒名称:
瓜州古石窟
分类号:
K879.2
页数:
3
页码:
71-73
摘要:
瓜州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佛教东渐的必经之地,历代的善男信女在瓜州境内开凿了榆林窟、下洞子、东千佛洞、旱峡、碱泉子等石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艺术珍品。无论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斗鱼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有着密切联系,是敦煌艺术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古石窟
内容
瓜州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佛教东渐的必经之地,历代的善男信女在瓜州境内开凿了榆林窟、下洞子、东千佛洞、旱峡、碱泉子等石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艺术珍品。
榆林窟位于锁阳城镇南26公里处的榆林河峡谷内,洞窟开凿于峡谷东西两崖上,现存43窟,其中东崖11窟,西崖32窟,分布面积112850平方米。洞窟形制为过洞式中心柱、过洞式覆斗顶、过洞式窿顶、过洞式人字坡顶四种形制,壁画总面积4200平方米。彩绘佛、道图10856铺,彩塑佛、道造像244身。以壁画和题记判断,洞窟当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这些洞窟系统的保存了从唐代到清代1200余年间的壁画和彩塑。无论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斗鱼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有着密切联系,是敦煌艺术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196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下洞子石窟又名小千佛洞石窟,位于锁阳城镇南14公里处的榆林河水峡口,东南距榆林窟12公里。洞窟开凿于峡谷东岸,总长250米,距沟底4米。现存13窟,其中有壁画的洞窟11座,空窟两座,壁画总面积226.8平方米,彩绘佛像图1128铺,彩塑造像11身,现存壁面和造像年代以五代西夏居多。洞窟形制为穹窿顶过洞式、过洞式中心柱两种结构。该石窟始创于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屡有增修。总系榆林窟群保护范围,其艺术风格与榆林、莫高二窟紧密相连,1963年连同榆林窟一起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千佛洞石窟位于锁阳城镇南坝村东南28公里的长山子北麓,南为山间河谷,北为砾石戈壁,西北距锁阳城遗址24公里。现存大小洞窟23个:东崖9窟,分上下两层,上层6窟,下层3窟;西崖14窟,分上下两层,上层8窟,下层6窟。有壁画、塑・60•像的洞窟9个,东崖4窟,西崖5窟。其中西夏5窟、元1窟、清3窟。彩绘壁画29幅,人物1144身,壁画面积486.7平方米,彩塑56身。从洞窟形制看,该石窟始建于北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不断增修和开窟,形成规模较大的石窟群,由于五代以前的早期壁画被西夏之后的壁画所覆盖,故现在多见西夏元代的佛教作品和清代的道教艺术作品。东千佛洞石窟是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夏时期的壁画内容可补莫高、榆林二窟之不足。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碱泉子石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锁阳城遗址南10公里的长山子北麓碱泉子峡谷,洞窟开凿于峡谷东、西两崖崖壁上,现存24窟,其中东崖21窟,西崖3窟,平面方形,有覆斗顶和穹窿顶两种形制。存有壁画的洞窟一个,位于西崖,属五代时期作品,壁画剥落较为严重。碱泉子石窟洞窟较多,规模较大,距离锁阳城遗址近。
旱峡石窟位于锁阳城镇农丰村东南18公里处的旱峡北口,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仅开2窟,均分布在旱峡峡谷西崖上,南窟高于北窟6.5米。南窟内有壁画无塑像,壁画保存面积18.5平方米,彩绘文殊、普贤各1铺,千佛81身,供养人像13身,西夏文题记13方,汉文、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刻划、墨书题记26条。北窟内有塑像无壁画,共有彩塑佛像5身,先全部被砸毁。据考证,该石窟寺开凿于西夏时期,虽然规模较小,仅有两窟,但其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瓜州文史》一书中对瓜州文物古迹、产业发展等进行详细的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瓜州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