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报》创刊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660
颗粒名称: 《安西报》创刊记
分类号: G216.2
页数: 3
页码: 82-84
摘要: 《安西报》是中共安西县委机关报。是1956年春县委根据农业互助合作社由初级社向高级社发展需要创办的。1957年6月,因党的整风运动开始,报纸停刊。《安西报》从创刊到结束,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它在社会上留下了较深影响。
关键词: 安西县 安西报

内容

《安西报》是中共安西县委机关报。是1956年春县委根据农业互助合作社由初级社向高级社发展需要创办的。办报的宗旨主要是: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纲要的要求,加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展。用事实向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农民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掀起农业生产高潮、文化高潮。
  并宣传国内外时事(新闻),介绍科技发展成果,开阔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界,牢固树立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
  为了办好这份报,县委成立了《安西报》编辑委员会,主编由县委书记李振堂担任,副主编由宣传部部长刘铭、农业合作部部长马骥英二名同志担任,编辑是张巨湘,委员会由有关单位党员领导和理论水平较高、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干部共计15人组成。
  办报过程中具体工作由张巨湘负责,誉写刻版由王晖担任,后又配备一名印刷工人。1957年元月,以调来转业军人付庆增为专职记者。编委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讨论研究确定宣传重点以及有关方针、政策的解释,并审议通过版面设计。
  为了更进一步办好党报,发挥党报的宣传作用,报社聘请了三十多名通讯员,并要求各农业合作社也要配备1一3名通讯员。
  对报社聘请的骨干通讯员,要求每月三至五篇文章见报。凡是被采用的稿件,每季度都要评发奖金(稿费)。对重要稿件刊登与否,都给作者以书面回答,鼓励其投稿积极性。另外县委还要求下乡蹲点。搞中心工作的干部,每月也要向报社投稿一至二份。编委会结合当前中心工作还向有关业务单位特约稿件。如:春耕生产开始就由农技推广站撰写介绍小麦棉花栽培技术的文章,农村信用合作社扩大股份就由银行负责撰写有关信用社性质、任务、入股分红的具体办法等文章。
  报社编委会还向通讯员提供不同时期的报导提纲,定期不定期的向通讯员介绍新闻报导等方面的写作知识,不断提高通讯员稿件质量。报社内部也建立了报刊差错登记制度,每期刊出后就报纸存在的差错,如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都记录在册。此外,在环城中沟农业社建立了读报小组,每期出刊后就由该社读报员免费领报纸向群众宣读,征求读者对报纸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意见反馈报社,使之更正或改进。
  《安西报》于1956年5月1日创刊,报名以“毛体”西安报反转为安西报。该报每周一期,至1957年6月共出刊47期。报纸为四开油印版,每份报价二分五厘,每月壹角,由当地邮局发行。
  同年7月21日第十三期由油印刻版改发石版印刷,到9月份报纸纸张由油光纸改为新闻报纸,报价提高为每份三分,每月一角二分。
  同时报纸应用了彩色套版、胶版照片等先进的印刷技术。1957年6月,因党的整风运动开始,报纸停刊。
  《安西报》从创刊到结束,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它在社会上留下了较深影响。宣传内容丰富,有专题讲座,有经验介绍,有党的生活,有文艺演唱、眉户小曲,有批评建议,有政策解释,有新闻综述,有科技知识,还有漫画民间验方等等,五花八门,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当时农民群众反映说:《安西报》说的是我们的心里话,读起来爱听,介绍的种植经验一试就灵。《安西报》始终不渝的坚持县委确定的办报宗旨,充分发挥工作人员和广大通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党的宣传、教育任务,受到了张掖地委宣传部的通报表扬。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瓜州文史第三辑》

瓜州文史第三辑收藏于瓜州县图书馆,由政协甘肃省瓜州县委员会出版,孟世勇为主编。从历史、人物、经济、文教等对瓜州进行简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