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初徽县政协组织部分农林界政协委员20余人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唯一号: 291832020220000109
事件名称: 2009年4月初徽县政协组织部分农林界政协委员20余人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文件路径: 2918/01/object/PDF/2918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01.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2009年4月初
发生地点: 徽县

事件描述

2009年4月初徽县政协组织部分农林界政协委员20余人,先后深入麻沿乡麻安村、榆树乡曹坝村、城关镇和平村、大河店乡文池村,采取现场查看、走访群众、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经调研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徽县不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扶贫帮扶资金相对较少,上级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扶贫项目和资金数量与群众期盼差距较大;2.产业扶贫工作进展缓慢;3.“5·12”地震致使全县贫困面增大,贫困程度加深,同时,因灾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尤为突出;4.全县9乡(镇)67个贫困村只有27个建立了村级扶贫基金,还有40个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急需资金得不到解决;5.项目实施的主体不明确。对策及建议:1.继续发挥推广好“文池模式”和“麻安模式”,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及其它强农项目资金整合后集中使用;2.进一步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协调统筹作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开发性、设施性扶贫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好乡镇、村、社的积极性,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小流域治理结合起来,应注重发挥南北山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变救济性的扶贫为产业开发式的扶贫;3.把支农强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促使其早日脱贫。同时要启发教育农民自觉行动起来,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形成上下联动的扶贫开发新机制;4.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落实好县委对口帮扶工作责任制,鼓励企业、个人捐助,形成多元化扶贫工作机制,走全社会帮扶的路子;5.加大对扶贫工作部门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配齐配强乡镇扶贫专干;6.加大对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和广大群众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加快劳动力输转,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徽县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