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图书馆
陇南徽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陇南徽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民国档案选编 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876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页码:
191-192
内容
徽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丰富,涉及门类较多。尤其馆藏民国档案3000余卷,在甘肃省80多个县级档案馆藏中是十分罕见的。能有如此丰富的民国档案收藏,与一位档案战线的老前辈原徽县档案馆长王云山同志的踏实工作是分不开的。他在徽县档案岗位奋斗一生,晚年身患重病,但始终坚守在档案收藏管护的第一线,终其一生,爱岗敬业,生前被评为国家级档案先进工作者。正因为他丰富了本馆的收藏,才为我们今日整理编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徽县是个仅有23万余人的甘肃省人口小县,但这块热土在历史上却是个人才辈出的陇南文化大县。一千余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中,徽县考中进士20余名,名列甘肃全省第六。文化是有传承的,近现代徽县虽然算不上怎么出名,但高考升学率在相对落后的陇南地区仍然一直名列前茅。这些年国家倡导文化强国,我县也在努力建设文化强县,文化建设是有具体内容的,档案工作无疑是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具有“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功能。搞好档案编研工作,对我县建设文化强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老同志,我是上届《徽县志》主编。新县志的编写和历史上几部旧县志的点校出书以及许多部门专业志的编写与指导占去了我大半生的工作时间。临近退休之际,组织安排我到档案局工作。几年来,省市档案部门要求我县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由被动查阅档案转变为向社会提供主动服务。但由于条件不成熟,此工作一直未能成行。2016年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档案局新一届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决心将档案编研工作开展起来,迅速成了编研小组。已经退休且身体多病的我在领导的关心鼓励下只好归队参与编写,以努力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
徽县馆藏民国档案数量较大,已经沉睡库房70余年,这些历史资料早该向社会公开,以利人们查阅。这一次编纂出版也理应将全部民国档案统一编排归类,分编出版,这样才可使分类更具备合理性,更利于大家阅读了解历史全貌。但由于多数民国档案尚未整理,裱糊装订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只能将裱糊装订归档成卷的加以出版利用,先出一辑,以后将随着整理工作的深入陆续出版。由于民国档案,纸质杂乱,多以毛笔书写,字迹潦草,全是繁体字,又无标点符号,很难准确识辨其具体内容。我们只能逐字辨识,逐句点校,然后以简化字打印,按篇分类,整理出版。由于我们编辑水平有限,各种差错在所难免,还望各位方家多提宝贵意见,以利今后改进。
编者 梁晓明
2017年7月30日
知识出处
《徽县民国档案选编 第一辑》
出版者:甘肃省徽县档案局
本书记载了甘肃省徽县民国时期馆藏档案的情况,反映了从1911年到1949年12月间的徽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晓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