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地层分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唯一号: 290934020230000025
专题名称: 北秦岭地层分区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247.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出露地层有第三系(上、下统)、白垩系(下统)、侏罗系、三迭系(中、下统)、二迭系(上、下统)、石炭系(上、中统)、泥盆系(上统)等。 第三系上统分布于夏河甘加、合作、卓尼康多上加岭、拉石山一带,属内陆湖泊一一河流相红色碎屑岩沉积,厚度在200-1474米之间。第三系下统分布于临潭县陈旗闫家寺一卓尼县柏林古麻河一带,属内陆河湖——山麓相堆积。其上部为紫红、暗红、灰绿色砂岩类泥岩;下部为砾岩和夹砾粗砂岩,厚度450米。 白垩系下统分布在夏河甘加、红墙、桑布昂一带,属内陆河湖相碎屑岩夹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堆积,厚度750米。 侏罗系分布在夏河前扎一带,属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堆积,厚度1100米。 三迭系中统分布于卓尼藏巴哇柳林沟一带,属浅海 ——海陆交替相沉积,厚度570米;三迭系下统主要分布于夏河曲奥一白石崖——合作一一拉卜楞一带,属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厚度4600米。 二迭系上统分布于卓尼、临潭北部的锅麻滩——扎那山——牙布山——九甸峡一带,属海陆交替相沉积,主要岩性为深灰、灰绿色砾、砂、泥岩及炭质页岩夹煤线,厚度1300米;二迭系下统呈南、北两带,南带分布于阿米山-合作——腊利大山——闫家寺一带;北带分布于白石崖一一太子山——白石山一带。两带出露岩性由于受甘加一一新堡复背斜水下隆起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异,北带以灰岩为主,南带以砂质页岩和砂岩为主,厚度5480米。 石炭系上统分布于夏河卡加沙格一卓尼上加岭——临潭冶力关一带;石炭系下统分布在卓尼下加岭一一尼木车——峡拉地一带。岩性均以厚层灰岩为主,夹有板页岩及砂岩等,厚度1940米。 泥盆系上、下统均分布在夏河卡加沙格——卓尼下巴都一带,属河口三角洲——海陆交替相沉积,岩相上部以灰、灰黑色炭质板岩、灰岩为主;中部以深灰色板岩为主;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变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绿色和粉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厚6800米。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