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坝乡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地理名称: 卡坝乡
唯一号: 290933020230000771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146.pdf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迭部县

介绍

位于县境中部偏西,白龙江北岸,东邻尼傲乡,南连达拉乡,西接电尕乡,北依迭山主峰与卓尼县木耳乡接壤。乡政府驻卡坝路村南,西距县城32公里。乡名以藏语“卡坝路”首二字得名,意为“上面乡境南北朝至唐初属叠州辖。唐武德元年(618)年于境内置丹岭县,隶芳州。武德四年(621年)隶洮州。贞观二年(628年)复归芳州,旋又并入常芬县。神龙元年(705年)废芳州后归叠州辖。唐后属吐蕃。明、清至民国属卓尼杨土司辖地,并在境内设唵子、卡坝录秀二旗。解放后,1956年属卓尼县下迭区辖,1957年10月始设卡坝乡。1959年归龙叠县下迭公社管。1960年1月改设卡坝公社,辖今卡坝、尼傲2乡境。1962年迭部建县后恢复卡坝乡至今。至1990年下辖4个村委会,19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村);共有361户,1975人,其中藏族1867人。 全境属高山峡谷地带,迭山主峰错美(意为“湖爷”)位于境内西北部,海拔4920米,系州内最高峰。地势北高南低,发源于迭山主峰的安子曲和尼欠曲沿安子沟、尼欠沟向南汇流注入白龙江。年平均气温6.7℃,年平均降雨量630毫米。总面积为56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526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7.7%,木材蓄积量752万立方米;耕地4492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青稞、蚕豆为主,南端白龙江谷地可种植玉米、养麦。1990年粮食总产734.51吨,有各类牲畜10900头(匹),其中大牲畜4834头(匹),山绵羊4032只。野生动植物、菌类、中药材等资源较丰富。乡镇企业主要办有木材加工、织毯、制香、小水电(75千瓦)等,199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73.1万元,其中乡办107.6万元,联户6.3万元,个体59.5万元。境内白龙江和安子河上建有钢混桥梁各一座。两郎公路从境南穿过。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地名

迭部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