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曼巴扎仓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唯一号: 290931020230000414
机构名称: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1/002
起始页: 0701.pdf
起始时间: 1763年

机构描述

1763年,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昂吾在拉卜楞寺创建了时轮学院(丁科扎仓),主要修习和研究藏历天文星算。时轮学院的少部分僧侣(约三、四十名)组成了一个班,专门学习与藏历关系十分密切的藏医学。此后学习医学的僧侣一直保持在100名上下。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藏历木龙年)曼巴扎仓(医药学院)正式竣工,全称为“医学院医方明利他洲”(藏语为:曼巴扎仓索柔颜盘琅)。是年,57岁的二世嘉木样同有关人员亲赴西藏拉萨,向第八世达赖喇嘛降白嘉措进言,请求委派医学高僧到拉卜楞寺医学院任教。达赖准其所求,以给青海河南亲王委派保健医生的名义,选派著名藏医学家藏曼•益希桑布(俗称迈尔干•艾木其)和他的弟子多杰然卷巴、药王山寺的优秀医徒迈尔干•罗桑达吉等名医,先后抵拉卜楞寺,给医学院传授医理。从此,拉卜楞寺医学院继青海塔尔寺医学院之后,成了安多地区培养医学僧侣的专门机构。 医学院归属该寺上议会领导(上议会是由寺主嘉木样主管的最高佛宫组织)。医学院内设法台(赤哇)1人,主管宗教事务;执法僧官(格贵)1人,执行规章戒律,维护经堂及僧侣采药等集体活动期间的秩序;经头1人,主持并监督学僧诵经;大财务总管2人,主管财经事务;小财务总管2人(司采药财务和玛尼财务),分别主管采集药物和五月法会期间的财务;僧众代表6人,出席上下议会。 与整个拉卜楞寺院的经济体制相一致,医学院也有自己的专有资产,一般有森林、土地及基金等,属于寺院集体所有财产。其它收入,来源于募化、布施和奉献。医学院在今夏河县达麦乡当卫道地方有森林一处,供该院使用林产品,拥有的土地主要散布在今大夏河沿岸的达麦乡当卫道、山塘、尤口、乎尔卡加等村及九甲乡的勒吉合、洒易囊、兰木西、福地沟等处。这些土地都出租给当地农民,每年收取租粮,布施给学院僧侣,或作为学僧采药时的口粮。医学院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各类布施所得。上述各种不同来源的财产,系医学院的固定资产。除少量布施给僧侣外,其余皆主要用于本学院的维修、扩建、购药、制剂等项事宜,由大小财务司分工负责管理使用。 1958年反封建斗争后,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僧侣家庭的供养、群众自发的布施和门诊收入。 医学院殿前厢廓内,曾挂有绢绘人体解剖、脉络等彩图18幅,系仿照17世纪西藏著名学者第司•桑吉嘉措所编绘之彩图复制的。现无存,不知转存何处。厢廓楼上,原为医学院的书库,存有数百包珍贵的医学典籍、资料、档案等。六十年代后,移交拉卜楞寺统一收藏。医学院院内17间抚廊的墙壁上,绘有藏医基础理论(《四部医典》第一部、第二部)的示意树图,供教学观摩之用。医学院西边,有厨房1所,还有广植树木的露天诵经院1处。1959年起,增设了门诊部和制药室。 甘南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的藏医教育有其各自的制度、要求,但大部分大同小异。在各寺院中,以拉卜楞寺曼巴扎仓规模最大、制度完善、研习严格而著称。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