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侠父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1235
人物姓名: 宣侠父
人物异名: 又名:宣尧火;藏名:扎西才让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1101.pdf
性别:
出生年: 1899
卒年: 1938
籍贯: 渐江省诸暨县

传略

宣侠父(1899〜1938)又名宣尧火,藏名扎西才让,渐江省诸暨县人。早年留学日本,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受中国共产党委派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1929年至1932年,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从事工作,因工作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注意,1938年暗杀于西安。 1916年7月,拉卜楞寺因内部派系矛盾,发生冲突,宁海军镇守使马麒趁机插足,两度血腥镇压拉卜楞僧俗,遭到僧俗强烈反抗。 1918年6月,黄正清等人组成“请愿代表团”,赴甘肃督办处控诉,督军陆洪涛不予受理。 1926年初,宣侠父随冯玉祥部刘郁芬入甘,以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委员的身份,从事政治工作。请愿团向刘郁芬上诉后,得到宣侠父的支持,在他的帮助下,长期驻兰州申诉的请愿团,在兰州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宣侠父为“促进会”起草了《宣言》、《组织大纲》,并代撰“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亲自负责石印,向全国散发,将马麒军队欺凌剥削藏族人民的种种暴行公布于天下。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宣侠父赴玛曲欧拉,召开了一个甘、青、川三省边境部落头人会议,详细了解情况。并在会上明确表示“我是来支持你们反抗马家军阀的”,同时发出“民族平等,团结起来求生存"的号召。返兰后,即向督办刘郁芬提出妥善解决纠纷的意见。于是年十月作出决定:一、马麒军队全部撤离拉卜楞地区。二、设拉卜楞设治局,归兰山道管辖。三、由甘肃省派一个保安大队长期驻扎拉卜楞,以保护藏民的生产和生活。 1927年春,马部撤兵,“促进会”从兰州迁往拉卜楞,并在宣侠父的支持下,以促进会的名义,开办了拉卜楞地区第一所藏族小学——拉卜楞藏民初级小学。为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