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噶绕活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1202
人物姓名: 喇嘛噶绕活佛
人物异名: 名:贤巴图道布•更噶加参;佛号:察罕呼图克图;俗称:察罕葛根;喇嘛尕绕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1083.pdf
性别:
出生年: 1835
卒年: 1895
籍贯: 卓尼县车巴沟什矿村

传略

喇嘛噶绕活佛(1835〜1895)名贤巴图道布•更噶加参,佛号察罕呼图克图,俗称察罕葛根(蒙语)或喇嘛尕绕(藏语)(汉意为白佛)。1835年10月(道光十五年)出生于卓尼县车巴沟什矿村。幼年入寺习经,年长后随师俄旺托巴游学蒙古及新疆蒙区。当时,新疆蒙区流行瘟疫,他诵经消灾,被群众称为察汗葛根。返回故里后,曾在察道寺(今临潭闫家寺)、拉卜楞寺拜师习经。大法台俄旺嘉华慈智嘉措授比丘戒。继又赴新疆,其足迹曾历天山脚下的土尔扈特、博格达、哈巴河等地,被相曲才丹郡王奉为福田。1864年(同治三年)新疆一带的回族、维吾尔族人民在太平天国起义及陕甘回民反清斗争的影响下,在天山南北起兵反清,后来反清起义被地方势力利用,成为他们进行封建割据的武装力量,于是,新疆各地相继发生战乱。白佛看到地方不宁,生灵涂炭,即在西耐衍寺奉还戒律,破戒从戎,因有功于清廷,被册封为阿吉呼图克图及将军之职。同治帝颁诏书:朕得知呼图克图更噶加参对大清社稷屡建功勋,他如有所求,可径直禀报朝廷。并赐“更噶加参呼图克图”金印。同时将其在阿勒泰兴建的寺院命名为“承化寺”。因承化寺的兴建,其地形成一个大的居民点,哈萨克族、汉族群众大量迁入阿勒泰,一带边疆得到了开发。同治三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勘分界约记》相继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并抢劫寺庙,寻衅闹事,1876年(光绪二年)沙俄军官擅闯承化寺,更噶加参即命寺僧收缴他们的武器,俄方又派军官率军来“调查”,更噶加参又解除他们的武装,俄军官被责问得张口结舌,但沙俄一再扩大事态,目的是拖延交还伊犁的谈判,清廷迫于沙俄淫威,劝更噶加参赴藏布施朝觐。在藏期间,正值廓尔喀(尼泊尔)加紧策划派军入侵西藏,白佛受达赖之托调解了尼藏纠纷,光绪帝特颁赐“笃信禅师”封诰。1885年秋,白佛起程至北京暂住。后朝拜五台山,并塑造宗喀巴佛像。1890年3月返回故里,修建扎西曲科林寺。1895年9月30日圆寂于该寺。 因更噶加参的特殊贡献,达赖封为赛赤,嘉木样同意按赛赤地位对待。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