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0259
人物姓名: 赵全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1/002
起始页: 0962.pdf
性别:
出生年: 1920
卒年: 1983
籍贯: 陕西省

传略

赵全(1920〜1983)陕西省人。他从小失去双亲,流浪乞讨,曾在国民党西北军17师干过勤杂员。1934年,掉队流落四川省广元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抗日战争时,为八路军102师司令部警卫连战士,后任5团通讯班长,独立二旅通讯排长。1939年,在与日军作战中,左腿中弹,经白求恩大夫亲自手术治愈。解放战争时期,因伤残从事后勤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评为军直一等英雄模范。他身经数10战,14处负伤,先后3次立功受奖。1952年,赵全转业到卓尼县,次第任县法院书记员、县粮站站长、县采购站站长、县招待所所长、县文化馆馆长、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等职务。1968年,被结合为县革命委员会委员,1971年,当选为县委委员。1979年,任县政协副主席,期间,被选为三届省人民代表和八届州人民代表。赵全一生生活极其俭朴,但对公对群众却慷慨大方。1958年,他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约的7000元,全部认购公债,支援国家建设;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他给正组建的卓尼秦剧团捐款1500元,添置服装道具;又垫用自己的3000元,维修了濒危破旧的县礼堂;并将2000元作为一个月的党费,交给党组织;为表达抗美援越的心意,他将1000元寄给越南驻华使馆。1966年,赵全用2300元包租汽车,带领放映队下乡50多天,使边远山区的农牧民看上了电影;同时,还用自己的钱订《甘肃农民报》、《甘南报》100多份,购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上千册,送给农民群众。七十年代,赵全已年过半百,加上疾病的折磨,行动愈来愈困难、他便主动请求到离县3公里的木耳大队蹲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他看到生产队经费困难、劳力缺乏,就掏出3050元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和一台脱谷机。入夏后,队里大豆遭虫害,他又置了喷雾器和杀虫药剂,及时扑灭了虫害,保住了收成,群众深受感动。赵全的工资并不高,在多次调级中,他3次拒绝升级,他说:“我是一个单身汉,用不着那么多的钱,还是评给工作好,生活上困难的人吧”!他是二等残废,组织上为照顾他,几次安排他到内地疗养,均被其谢绝。有次,一个曾在延安时同过事的离休老干部购卖木材盖私房,因手续不合,被林业部门扣押,急忙找赵全代为说情,他斩钉截铁地告诫道:“你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党的政策并没退休”,其人羞愧离去。1983年,赵全因病去世,终年63岁。全县上千名干部、学生、群众奔赴灵堂,沉痛哀悼这位为人民鞠躬尽瘁的老红军战士。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