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济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0220
人物姓名: 刘济清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1/002
起始页: 0946.pdf
性别:
出生年: 1908
卒年: 1987
籍贯: 四川省资中县

传略

刘济清(1908〜1987)四川省资中县人。15岁时,因家贫出外谋生,参加国民党军队。转业后,曾任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卓尼设治局局长、两当县县长等职。1948年辞去公职,落脚天水搞实业,后应土司杨复兴协其理政之邀赴卓尼,1949年随杨复兴起义。部队整编后,任卓尼民兵司令部生产委员会主任。共和国建立前卓尼的面粉加工业极其落后,县城群众及机关吃粮都要到距县城3公里的木耳沟水磨磨面,由于磨少路远、加工技术落后,不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刘济清看到这一社会问题,于1949年自己设计投资,利用当地优质木炭做能源,在县城关帝庙安装了一盘机器磨,未获成功,遂又改为驴推磨、脚踏笋、提高了面粉加工效率,减轻了劳动量,部分解决了县城的吃面问题。1951年,县府派刘济清去兰州西北革命大学学习,结束时,在肃反会上被拘留审查。保外就医时,又在离县城3公里的寺古多,设计投资建造了一轮带三磨,传送箩面自动化的水磨,日加工面粉3000余斤,解决了县城职工的吃面问题。1953年公私合营,以摆小摊谋生的刘济清一家,被下放洮阳队务农。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