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堪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0195
人物姓名: 宋堪布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1/002
起始页: 0937.pdf
性别:
出生年: 1869
籍贯: 甘肃省临潭县

传略

宋堪布(1869〜?)藏名洛桑琼培,又称察道扎爱堪布,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幼被选定为侯家寺僧正灵童(为洮州五僧纲之一),初在阎家寺岀家,聪颖好学,刻苦自勉,曾赴西藏深造佛学,并取得了“拉仁巴”学位,担任过拉萨色拉寺堪布,后返回原籍,先后担任禅定寺、阎家寺的压床高僧,并兼理岷县花当寺、将台寺、会川纳路寺、牛营寺的佛教事务,获“护国禅师”称号。1929年国民党政府成立蒙藏委员会,宋堪布被聘任该委员会都督,又兼任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副主任,甘肃省参议会参议等职务。民国26年(1937年)被卓尼民众共举,代表卓尼僧俗赴南京晋见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完成僧俗重托。民国政府授卓尼寺僧纲杨丹珠“辅教普觉禅师呼图克图”封号及封册、印信。宋返卓尼时,正值卓尼兵变,土司杨积庆遇害,杨丹珠年幼不能主教,僧俗共举宋堪布代理卓尼宗教事务,兼任杨丹珠经师。期间治理教务,整饬僧律,又置镀金大型弥勒佛像供于大经堂。因其对卓尼佛教作出贡献,升任禅定寺第120任大法台。他曾创办“卓尼喇嘛教义国文学校”,组织青年喇嘛半日诵经,半日读书,藏汉两文兼学,其作法顺应潮流,为临、卓两县的藏族教育作岀了一定贡献,后因禅定寺内部派系之争,他离寺而去,晚年曾积极支持1943年爆发的肋巴佛起义。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