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策墨林•阿旺罗桑丹贝坚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0192
人物姓名: 三世策墨林•阿旺罗桑丹贝坚参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1/002
起始页: 0935.pdf
性别:
出生年: 1858
卒年: 1919
民族: 甘肃省卓尼县

传略

三世策墨林•阿旺罗桑丹贝坚参(1858〜1919)生于今甘肃省卓尼县。由于二世策墨林被贬,且令不得转世,后虽经多方恳求,咸丰皇帝下谕赦免,但转世问题未获解决。卓尼大寺与土司协商,决定私下寻找转世灵童,以既成事实,再次请求清廷认可。遂于1863年按藏传佛教定规,认定5岁幼童龙布嘉措为三世策墨林,迎请入寺坐床,取法名罗桑丹贝坚参。然而罗桑丹贝坚参进藏修习却颇费一番周折。先是卓尼大寺派员四处奔波求告,后与西藏策墨林拉章头目共请驻藏大臣松桂代奏清廷,又托西藏贡使进京代奏,均未获果。即改变策略,由西藏部分德高名显的喇嘛、土尔扈特各部汗王请松桂代奏,愿以良马千匹上供朝廷,请准罗桑丹贝坚参进藏为僧。获准后即于1879年赴藏。缘其天资聪颖,更加刻苦不懈,终以优异成绩取得拉仁巴格西学位。不久即任噶丹寺86任赤哇。罗桑丹贝坚参脱颖而出,颇受各界上层人士的赞许。于是又纷求驻藏大臣代奏朝廷尝赐名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庚子(1906年10月23H)清廷终下敕书:“赏代理达赖喇嘛罗桑丹贝坚参诺门罕名号”。时值英军入侵西藏,攻占春丕、曲水,距拉萨仅百二华里,达赖急命罗桑丹贝坚参为摄政,自己则离宫流亡。英军占领拉萨后,利用驻藏大臣有泰的媚外行径,迫使噶厦政府接受英军所提之条款,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罗桑丹贝坚参,在这一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上签了字。他对此深感痛心,乃决定禁止商人给英军出售食物,因而时有暗杀及殴击英军事件发生。英军撤离后,清廷派张荫堂查办,罗桑丹贝坚参与众噶伦及3大寺代表联名上书,清廷将昏庸误国、为虎作佞的有泰革职。13世达赖流亡外蒙大库伦期间,罗桑丹贝坚参为加强西藏与朝廷的联系,建议达赖觐见清帝,达赖始于1908年进京,受到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接见,答应保护黄教,驱除外患的请求,并赐金册、封诰。慈禧、光绪相继身故,罗桑丹贝坚参代达赖、班禅向继位的宣统皇帝祝贺,敬献哈达。达赖返藏期间,清廷任主张改土归流的赵尔丰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令成都知府钟颖统兵进军拉萨,拉萨秩序大乱,达赖又急任罗桑丹贝坚参为摄政,出走印度。面对混乱局面,他受命组织力量抵抗川军,后由廓尔喀驻藏官员调停,川军始撤。达赖返藏后,摄政交还印信。因罗桑丹贝坚参前后两次摄政8年处理藏务,赏给呼图克图封号,并赐田庄数处。此后,他则不问政事,参禅拜佛,民国8年(1919年)在色拉寺圆寂,享年61岁。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