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启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0188
人物姓名: 马启西
人物异名: 字:慈祥;号:公惠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1/002
起始页: 0933.pdf
性别:
出生年: 1857
卒年: 1914
籍贯: 甘肃省临潭
民族: 回族

传略

马启西(1857〜1914)字慈祥,号公惠,经名道祖穆罕默德奴如耶海雅,回族,甘肃省临潭人,其祖辈均致力于当地的伊斯兰教。马启西幼承家学,并入洮州旧城(今临潭县治)上寺念经,11岁转入范玉麟在旧城办的私塾就读。同治七年(1868年)马启西负笈携粮,东下店子村(临潭店子乡)欲投汉族学者范绳武为师,斯时,正值回汉民族关系齟齬阶段,范欲拒绝,但被其求学精神所感,破例收了这名回族门徒。启西聪敏好学,尊师友朋,范曾赞道:“贤哉,回也!论学问,我固尔师;论品慧,尔即我师”。马启西在范绳武门下10余年,在巩昌府(陇西)考中秀才,榜列第4。返家后,闭门攻读伊斯兰经典,潜心研究刘智学说,以后即推崇刘说,倡导用汉语文宣扬伊斯兰教义。光绪十七年(1891年),马启西在旧城西凤山下开设“金星堂”,讲解《四书》、《五经》,兼习宗教常识,听者渐众。他又在达子沟拱北设帐讲学,后因教规分歧,由北庄门宦的拱北迁出,在家授业,并在卓尼县之拉乍口一带流动宣讲刘智学说。马启西以汉学宣讲伊斯兰经典、传播所及影响极大,就连当地一些汉民也因接受教义成其信徒。他在讲学之余,以10年时间,作了静修功夫。静居修功期间,由其门生马世贞主持讲学。如是,“西道堂”这一伊斯兰新兴的教派在洮州形成,由于这一教派重视汉学,所以也称汉学派。西道堂的出现,经受了外界的排斥干预,时任洮州厅同知的曾麟授曾将马启西等6人收监施刑,强行遣返客籍门生。后经上诉巩昌府重审,始得获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马启西在旧城建起了西道堂的第一座清真寺。他提出:“西道堂发扬刘智学说,用本国文化发扬清真学理”。并大力倡导集体经济制,组织教民联合经商、畜牧、务农,禁止女子缠足,为教民举行集体婚礼。1914年,河南农民起义军白朗东来,洮州一带经历战乱,事后,甘肃军阀马安良诬陷马启西私通白朗,并派兵包围西道堂,将马启西及其兄弟、门徒17人枪杀于旧城西河滩。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