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419
颗粒名称: 七、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分类号: D296.1
页数: 5
页码: 105—109
摘要: 党中央于1951年发出了一系列有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整顿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整风学习运动。在认真学习党中央的有关文件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著的基础上,全自治区(州)在全体党员中进行了一次以党员必须具备的“八项条件”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为中心内容的教育运动。对党员进行组织审查、登记和处理。根据省委的有关整党指示,结合整党任务,解放初期甘南工(地)委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关键词: 党的思想建设 甘南州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不仅是国民党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而且是匪患严重,物价上涨,经济萧条,社会秩序不安定,百废待举的混乱局面。特别是党的队伍和共产党员面临着因革命胜利而可能滋长的骄傲自满、享乐腐化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也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斗争和考验。进入城市执掌政权后,党内有一部分人以功臣自居,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有的人产生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严重的主观主义;有的人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中,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有的干部不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有的不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搬硬套地把原革命老区的一套工作方式、方法在藏区运用;有的主观主义严重,急躁冒进,不愿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对此,党中央于1951年发出了一系列有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整顿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整风学习运动。在认真学习党中央的有关文件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著的基础上,全自治区(州)在全体党员中进行了一次以党员必须具备的“八项条件”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为中心内容的教育运动。在此基础上,对党员进行组织审查、登记和处理。根据省委的有关整党指示,结合整党任务,解放初期甘南工(地)委在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思想建设方面:首先整顿纯洁党组织,清理党员队伍。在认真学习文件的基础上,让广大党员结合文件精神对照自己的思想和入党动机,谈思想、谈认识。由支部成员仔细分析每个人的书面材料和检查入党动机。对入党目的不纯、手续不全或“闭门造册”后发展的党员进行了及时清理。共清理出党人员32名。这样,既纯洁了党的组织,又从思想上保证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次,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反腐意识。工(地)委要求每个党员以 “八项条件”对照自己,查思想、查作风。使广大党员树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兼顾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反对腐败思想,克服贪图享乐的倾向。也使大家认识到:“夺取政权,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而以功臣自居或满足于现状都是很危险的。三是严肃党风党纪,处理严重违纪者。对一些败倒在敌人糖衣炮弹面前,目无组织纪律和党纪国法,贪污腐化甚至嫖妓赌博的党员干部,经过组织教育后仍不改悔的,按照党纪国法给予严肃处理。四是认真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坚持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克服经验主义倾向。对一些汉族干部由于缺乏民族工作经验,而生搬硬套内地工作的经验与方法,主观臆断,忽视学习民族语言,不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等问题,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予以纠正。对一些民族干部中的不接受先进事物,排斥汉族干部等地方民族主义的封建思想残余也进行了纠正。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干部之间的和睦团结。
  二是在组织建设方面: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巩固工作。截止1953年10月1日,中共甘南藏区工委下辖中共夏河、临潭、卓尼、碌曲、玛曲5个县(工)委。全自治区共建党支部33个。有党员408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7人,妇女党员16人。到1956年底,中共舟曲县委归属甘南地委领导。全州共建立党委、党组22个,总支24个,支部168个;全州有党员4617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349人,妇女党员673人。甘南各级党组织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使党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逐渐提高,民族宗教中上层人士进一步向党靠拢。与此同时,中共甘南工委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民族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各项中心工作和甘南的实际,大力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培养吸收少数民族干部入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藏族干部队伍和妇女干部队伍有了较大发展。党的统一战线更加发展壮大。各级政权机构日臻完善。司法和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也相继建立。截至1956年12月底;临潭县共建支部28个,拥有党员840名;培养和选拔当地干部502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02名。到1955年底,在全县26个乡(街)中建立了党支部,为24个乡(街)配备了副科级支部书记。1953年7月底,碌曲县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提高党在各工作组的战斗力,为进一步建立碌曲县政权组织奠定了基础。卓尼县到1956年底共建区委4个,区级党组5个,党支部52个,党员人数发展到853名。共有干部871名,其中妇女干部59名,少数民族干部272名。舟曲县工委建立于1954年6月。建立了有5个直属乡党支部,有党员100名。到1956年底,有支部40个,党员1178名,党委(组)4个。夏河县至1956年12月,全县共建基层党委6个,党支部25个,党组3个,总支1个。党员由解放初的29人发展到718人,干部由138人增加到1142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479人。全县33个乡(镇)中,有17个乡建立了党支部。到1956年6月,中共玛曲县委成立后,到年底时,全县共有两个党支部,党员76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3人,妇女党员4人。有干部38人。
  三是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面: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中共甘南工委就把培养民族干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决议》,全面安排部署,积极、大胆地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首先是采用“以老带新,以汉帮藏”的形式和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对那些从农牧民中直接提拔起来的区、乡、村少数民族干部。其次是举办积极分子训练班和干部轮训班、扫盲班等,以此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到1956年底,全州6个县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和4期扫盲班,参加学习及扫盲的干部近2.1万人。
  四是有计划地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西北民族学院和省委党校进修或学习,为甘南培养中、高级领导干部创造条件。截止1956年底,共向省委党校和西北民族学院等院校选送干部近两千名,使他们在高一级的院校较系统地接受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了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五是在县、区、乡政权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实行“三三制”的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与非党人士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使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在政权建设中得到具体落实。同时也从政权建设方面体现了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它在甘南各族人民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民主建政的典范。到1956年底,在甘南的119个区、乡政权中,担任正副区、乡长职务的干部有486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有272名(內有藏族236人、回族36人),占总数的56%。在全州区公所(署)的正副区长中有少数民族干部67名,占总数的49%。在所有乡政府的正副乡长中,有少数民族干部205名,占总数的59%。甘南解放初,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果,既贯彻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又基本满足了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记录了甘南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甘南党史人物等等的详细记载。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