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震测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9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震测报
分类号: G31
页数: 1
页码: 524
摘要: 舟曲县地震办公室1975年成立,原址舟曲县气象站,由一名兼职主任负责具体工作。1976年配专职干事1名。翌年归并舟曲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1978年恢复原称后与科技局合署办公,兼职主任1名,干事2名。
关键词: 科技 地震测报

内容

一、组织机构
  舟曲县地震办公室1975年成立,原址舟曲县气象站,由一名兼职主任负责具体工作。1976年配专职干事1名。翌年归并舟曲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1978年恢复原称后与科技局合署办公,兼职主任1名,干事2名。
  舟曲县地震台1987年成立,隶县地震办公室址城关乡三眼村北峪门口,专职工作人员5名。监测设备有B73微震仪,遥测式JB水平摆倾斜仪,OY—口、75-I 土应力仪,植物电仪器等。
  群测点全县先后在基层各学校、单位设立业余地震观测点11处,业余观测员10余名。1975年国家地震研究所协助舟曲在一中、气象站安装土地电仪,设立第一批群众性业余地震测报点。1976年,松潘地震后,在县武警中队、农科所、立节中学、舟曲林业局机修厂、大川中学、坪定小学设立群测点。1980年调整,保留县气象站、立节中学观测点,增设铁坝学校观测点。1987年增设博峪观测点。
  二、测报工作
  1985年前,测报工作主要依据各群测点上的土地电,土应力、土倾斜仪、土地磁、植物电及群众上报的各种动物反常行为,天象气候观察等宏观现象,由县地震办公室综合分析产生预报意见,上报州地震办公室。1976年实行定期会商制度。期间,县地震办曾对1976年9月1日松潘5级地震,1979年7月礼县4级地震提出过预报。1988年先后在县地震办、地震台、博峪观测点设立地震专用无线电台(归属甘肃省地震系统无线电台网络系统)。是年9月1日起,舟曲县地震台观测资料纳入甘肃省地震观测区域台网,地震台较准地预报岀1989年3月1日四川省马尔康附近5.1级地震,1989年6月16日发生在玛曲的5级地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机构

舟曲县地震台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