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7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3
页数: 2
页码: 484-485
摘要: 1951年,农村结合政治运动开展扫盲教育,教材以农民识字课本为主,采取包教包学,办夜校、冬学、民校等形式,动员农村青年参加学习,教师由工作组干部或学校教师担任。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成人教育

内容

一、扫盲
  1951年,农村结合政治运动开展扫盲教育,教材以农民识字课本为主,采取包教包学,办夜校、冬学、民校等形式,动员农村青年参加学习,教师由工作组干部或学校教师担任。11月,县政府成立扫盲委员会,培训教员17名。1953年冬,推行 “以民教民”的方针,对原有民校进行整顿巩固,全县六区学员447名,其中武坪自治区藏族学员47名。1958年,全县社村办起业余夜校、识字班及村口、田间、街巷设“识字板”。教师和中学生到博峪、拱坝、铁坝等少数民族地区帮助扫盲,全县扫盲声势遂起。是年,上报脱盲人数17485名(浮夸数)。翌年,办扫盲班132个,学员2962名(内藏族987)。后,扫盲工作停止。1987—1988年,江盘乡河南、阳山村,立节乡占单村,憨班乡果者、老沟村扫盲,有240多人参加学习。翌年,果者村78人,有40名成绩合格,发脱盲证后,旋又办起职业班,学习半夏、木耳等栽培养殖技术,所有扫盲班结束时,县文教局派专人进行验收。
  二、职工业余教育
  1956年,文卫科设工农教育专职干部3名。建立干部业余初中、髙小班,共有学员168名,其中初中班105名;农民业余学校94所,学员3984名。1958年,舟曲中学附设干部业余大学1所,参加学习者多为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学员79名,因流于形式而解散。随“大跃进”形势应运而生的还有工农业余学院两所,学员221名;业余技校35所,学员4639名;业余高小359班,学员14567名。以上学校办学条件差,没有教师和学生,徒有虚名,后亦散。1959年尚存业余小学126所,县级机关业余学校1所,专职教师1名,学员120名(初中40,高中80),学校仅存数月时间。1974年,政治文化夜校21所,学生846名(其中青少年631名),专任教师22人,兼任教师21人。
  三、自学考试
  1984年下半年,本县成人始参加高等、中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当年报考大专政治、英语、汉语言文学、工、企业管理等6个专业的学员56名,报考中师等中专专业的5名。1985〜1989年,大专报考92名,中专报考6名。参加自学考试的有党政干部、教师、职工等。至1990年底,经考试有5人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城关一小教师杨建华首获大专毕业证书,后调中学任教。
  四、广播电教
  1987年下半年,先后建起城关一小和县教师进修学校两处电化教学点,配备彩电、录相机及录像带等设备。进修学校巡回城关、江盘、大峪、立节等7个乡,播放教学录相。在城关一小举办的全县电教中师班,有32名教师参加学习。1989年上半年,成立县电教馆.同年8月,县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并利用自筹经费和世界银行贷款建立巴藏、峰迭、大川、一中、藏中、城关一小等6个乡(校)电化教学点。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