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沿革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2
页码: 461-462
摘要: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下设“教育革命组”,重点抓教育战线“阶级斗争”,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斗、批、改”,废除视导组和学区管理制度,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管理学校;农村学校下放生产大队办, 教师归公社管理。教育行政机构遭到破坏,学校管理混乱,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教育事业遭受一场劫难。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教育行政管理逐步恢复正常。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机构沿革

内容

本县教育行政机构始于清末维新变法兴学时期。光绪三十四年(1908),西固分州劝学所成立,总董、视学1名,总理一切学务。民国5年(1916),总董改为劝学所所长、督学1名。劝学所筹措经费,劝导入学,调查学务,宣讲教育宗旨等。翌年,西固教育会成立。14年,劝学所改教育局,设局长、督学各1名。至民国21年,教育、建设合科,称第三科。28年复教育科,设科长、科员、督学各1名。
  1950年成立文教科、全县五区均设文教助理员。1953年文教科成员增至7名,分教育、宣传、扫盲、财务等工作。1954年,舟曲行政委员会文教科有3名成员。1962年文教、卫生合科,称文卫科。1964年,文卫科设视导组。1956年,全县小学划分城关、立节、峰迭、坪定、大川、八楞、武坪、拱坝八个学区,学区工作分别由中心学校校长负责,组织开展本学区教学研究活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下设“教育革命组”,重点抓教育战线“阶级斗争”,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斗、批、改”,废除视导组和学区管理制度,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管理学校;农村学校下放生产大队办, 教师归公社管理。教育行政机构遭到破坏,学校管理混乱,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教育事业遭受一场劫难。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教育行政管理逐步恢复正常。
  1983年县文教局设局长、副局长3名,干事7名,教研室人员3名。分别承担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秘书档案、文化财务工作。恢复各乡学区,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领导机构成立,工作制度化。1986年,县文教局设立督导室,原教研室与督导室合署为督导教研室。是年,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在城关、江盘两乡进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试点。1988年上半年,全县各乡相继成立教育管理委员会。至1989年春,各乡政府行施乡以下学校的教学管理。1990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基本健全,乡中心学校和乡以下大学校,县直属学校均配有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是年底,文教局有15名工作人员,其中正、副局长3名,督导4名,干事8名。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机构

西固分州劝学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