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群众文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94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群众文艺
分类号: G241.3
页数: 3
页码: 675—677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文化事业和交通、经济的发展,县内群众文艺在继承传统歌舞,充分挖掘民间文艺珍宝的同时,先后引进了大量现代文化艺术,且在继承、结合和创新中得到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 迭部县 群众文艺

内容

一、群众文艺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文化事业和交通、经济的发展,县内群众文艺在继承传统歌舞,充分挖掘民间文艺珍宝的同时,先后引进了大量现代文化艺术,且在继承、结合和创新中得到较快的发展。
  60年代中期多数乡村利用文化室开展文艺活动,1965年新年期间,电尕乡以文化室为阵地举行千人秧歌队表演。“文革”期间,县乡级曾组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编排藏族歌舞及语录歌等节目,进行宣传表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发展,县文化主管部门于1980年后曾拨专款支持民间歌舞等文艺活动的开展,农牧区的传统歌会、舞会得到恢复,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民间优秀歌手和舞蹈爱好者亦层岀不穷,电尕乡崖巴村著名歌手尕豆,曾多次获得县、州优秀歌手奖;达拉乡岗领村名歌手如曼(女),桑坝乡甘善村名歌手九塔,曾获得甘南州优秀歌手奖。
  1985年后,演唱流行歌曲,兴跳交谊舞、迪斯科等流行舞会的自发性群众文艺活动,在县城、白云及乡镇驻地日趋活跃。文化馆、县工会、七九二矿等单位还专门装修和布置起歌舞厅,购置安装了扩音、灯光等现代设备,为群众文艺活动提供了场所。个体经营的录像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新型的文娱体育活动项目陆续增加。城乡群众文艺活动的层次、内容和形式都呈现日益发展的势头。
  二、业余文艺创作
  迭部全境开发较迟,教育文化事业主要是1962年建县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群众性的业余文艺创作活动亦姗姗来迟。60年代初,干部职工中部分业余文艺爱好者的创作欲望之苗,因遇十年动乱的干扰而被“板结”在萌芽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消除“极左”,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文艺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得到诱发,久旱逢雨之苗破土而生,遂促成了1980年〜1983年迭部地区业余文艺创作的第一个春天的到来。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教局主持创办了第一部县办杂志《腊子口》。数十名业余文艺创作者也随之涌现,并在三期《腊子口》上刊载了他(她)们创作的各种体裁的作品100多万字。《腊子口》的创办为迭部的业余文艺创作开创了新局面。
  1983年《腊子口》停刊,业余文艺创作活动因场地受限而相对减少。县文化馆又先后举办数次藏、汉两文书法比赛、美术画展等活动;还办了几期馆办杂志《星星雨》,对县内业余书法、美术、文学作品的创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1980年以来,县内有很多业余文艺爱好者,还先后在省、州及国家办的《飞天》、《陇苗》、《格桑花》、《甘南报》、《甘肃日报》、《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散文、小说、诗歌、民间故事、民俗风情特写、书法等体裁的文艺作品。其中本县籍少数民族业余作者占有较大比例。在本县工作的外籍作者中,兰永昉在迭部工作时创作小说《刘志丹演义》(已出版)。
  《腊子口》杂志简介
  建县后县办第一部杂志《腊子口》创办于1980、年。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教局的赵汉豪、宁学义、高魏、兰永昉、杨文才、刘登杰等组成编辑组,并向全县广大文艺爱好者发出了创刊声明和征稿通知。1980年3月召开第一次文艺创作会稿会议,参加业余作者25人。第1期《腊子口》刊载诗歌、中短篇小说、散文、藏族民歌、藏族民间故事、报告文学、剧本、藏族谚语、歌曲、美术、书法等作品51篇,字数30万字。赠发于县内各单位、作者、爱好者及省、州关心《腊子口》的有关人士。1982年出第2期,刊用各类作品67篇,39万字,作品内容增加了风物、特写、民俗、格言、读书札记、草原情歌等。1983年出第3期,刊用作品51篇,字数达40万,作品内容增加了长篇小说。
  《腊子口》杂志曾受到甘肃省作协副主席曲子贞的赞赏和支持,并于1982年3月9日撰写了《献给腊子口的祝愿》一文,刊登在第3期《腊子口》卷首。还受到卢克俭等甘南籍名人的好评,有的来信鼓励、支持《腊子口》继续办下去。
   《腊子口》的创办,为本县业余文艺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园地,为迭部地区开创了业余文艺创作的新起点。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作品

《腊子口》杂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