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9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
分类号: E263
页数: 2
页码: 563—564
摘要: 从1966年开始,本县在安置复员、退伍、转业军人中执行了劳动部“关于退伍兵安置问题的复函”精神。家居农村的退伍兵仍按“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动员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参军前是在职职工的,仍回原单位工作,如原单位定员已满,无法安排时,应由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调剂安置到其他需要增人的单位;参军前是社会青年、学生或企业临时工,可以安排作临时工、合同工。对每年复员退伍的军人,县上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都给予了妥善安置。据1990年底统计,我县292名复退军人中吸收为国家干部的43人,招工的31人,在县、乡、村担任领导职务的38人,受到省、州、县表彰的有29人。
关键词: 政治 民政 军人安置

内容

从1966年开始,本县在安置复员、退伍、转业军人中执行了劳动部(65)中劳配字第289号“关于退伍兵安置问题的复函”精神。家居农村的退伍兵仍按“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动员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参军前是在职职工的,仍回原单位工作,如原单位定员已满,无法安排时,应由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调剂安置到其他需要增人的单位;参军前是社会青年、学生或企业临时工,可以安排作临时工、合同工。对每年复员退伍的军人,县上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都给予了妥善安置。1976年共接待安置退伍军人26名,分别安置在11个社(场)和4个企业单位。是年退伍的22名农村籍军人中有5人由组织选送到州县党校学习,培养大队干部,1人聘任社请教员,4人担任赤脚广播员,1人担任民兵排副排长,1人担任公社多种经营专干,1人担任生产队副队长。198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农村复退军人劳动致富的通知》精神,在洛大、旺藏两乡进行了扶持复退军人劳动致富的试点。给两乡扶持资金11000元。其中发展果园的3户,扶持资金6450元;新办牧场的4户10人,扶持资金6500元。他们中的三户已光荣出席了全县治穷致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奖励。为了扶持农村家庭困难的复员军人劳动致富,1986年和1987年两年间县民政局从救灾款(有偿无息贷款)中提留20%的办法,共提留资金5万元,购牛100头,开办了腊子、多儿两个牧场,选择了有一定放牧经验的退伍军人承包经营,给他们创造了劳动致富的条件。
  迭部县复员转业军人情况表
  据1990年底统计,我县292名复退军人中吸收为国家干部的43人,招工的31人,在县、乡、村担任领导职务的38人,受到省、州、县表彰的有29人。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