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2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公路
分类号: F540.3
页数: 6
页码: 334-339
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特别重视迭部地区的公路建设。从1956年开始先后从东、北、西三面向迭部延伸。东面,由甘川公路两河口为起点沿白龙江向西往洛大延伸;西面,由兰(州)郎公路南端郎木寺顺白龙江而下向电尕寺延伸;其后打通洛电公路,使两郎公路全线贯通。北面,由卓尼逾光盖山向电尕寺延伸,后又由岷县向南逾铁尺梁穿过腊子口勾通代古寺。干线公路的贯通,有力地促进了县乡公路、林区专用公路等地方道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迭部县 公路建设

内容

一、公路建设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特别重视迭部地区的公路建设。从1956年开始先后从东、北、西三面向迭部延伸。东面,由甘川公路两河口为起点沿白龙江向西往洛大延伸;西面,由兰(州)郎公路南端郎木寺顺白龙江而下向电尕寺延伸;其后打通洛电公路,使两郎公路全线贯通。北面,由卓尼逾光盖山向电尕寺延伸,后又由岷县向南逾铁尺梁穿过腊子口勾通代古寺。干线公路的贯通,有力地促进了县乡公路、林区专用公路等地方道路的快速发展。
  (一)干线公路(省道)
  1.两(河口)郎(木寺)公路代号313线,1988年公路普查时更名为两阿 (阿万仑)公路。境内段长102.4公里。两郎公路的建设先后分期分段进行。
  舟(曲)洛(大)段1956年10月10日舟曲县成立舟洛公路修建委员会,5月3日动工至1957年1月修通简易公路,使两郎公路向西伸入县境东头洛大。
  江(札)电(尕寺)段首先于1953年修通郎木寺至江札(四川若尔盖县境)段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102团,于1957年6月19日动工,至9月25日竣工,修通了江札至电尕寺(今县城驻地)的公路。使两郎公路西段伸入县境西头。
  洛(大)电(尕寺)段两郎公路中段洛大至电尕段全部在本县境内,是两郎公路全线工程量最艰巨的部分。1958年初甘南州组成洛电公路指挥部,划定由舟曲县负责洛大至花园段27公里修建任务,由临潭县负责电尕寺至花园66公里新建任务,先后于当年3月中旬动工,后因境内发生叛乱而被迫中断。1959年2月14日继续开工,至1960年4月25日竣工,5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至此,两郎公路全线贯通。该段工程实际支出139万元,完成土方103.4万立方米,石方35.52万立方米;修筑中型桥梁8座,小桥、涵洞59座(道),透水路堤19处,挡土墙12处、1.26万立方米;共投工62.95万工(天)。洛电公路修建中,先后发生重大伤亡事故24起,死亡7人,重伤9人,工地因生活艰苦加劳累死亡39人。洛电公路后于1962年和1964年两次遭特大洪水的冲毁,全线中断。虽经1963年和1964年投资25万元进行抢修,但因资金不足而未能修复。1966年再次进行修复,由林业部投资改建代古寺至旺藏寺37公里路段,甘南州于当年10月13日成立修路指挥部,从临、迭、舟三县抽调民工于11月28日开工改建,至1970年6月30日竣工。9座桥梁均改建为永久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或石拱桥,其中4座跨越白龙江。共支出236万元。后经甘南公路段的逐年改造,基本畅通,有64.8公里已铺为柏油路面。两郎公路洛电段是横贯县境东西8乡的交通主动脉,它对迭部林区的开发和本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岷(县)代(古寺)公路代号210线,1988年公路普查时更名为巴(仁口)代(古寺)公路。境内段长46.5公里。岷代公路是从西北通入县境与两郎公路相接的第二条干线公路,途中穿越举世闻名的天险腊子口。1967年7月28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召开省交通邮政管理局、甘南州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七九二矿负责人讨论产生了修建岷代公路纪要,12月开始测量设计。1971年5月省革委会决定由武都、甘南、省劳改工作管理局三家分段修建,武都地区承担岷代公路起点岷县南川巴仁口至43公里500米段,省劳改工作管理局承担43公里500米处至60公里段15.5公里任务,甘南州承担60公里处至终点处代古寺段13.5公里的修建任务。各段先后分别于6月3日起陆续开工,至1973年1月全线竣工通车。实际支出615.37万元,完成土石方307.07万立方米,建成永久式中小桥梁26座,410.96米长,涵洞112道,隧道1处79米长。后经公路段的改造,有22.8公里铺成柏油路面。岷代公路的建成,打通了本县迭山重重封锁的南北通道,对迭部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发挥了更加巨大的作用。
  (二)县乡公路
  卓(尼)电(尕寺)公路迭部境内最早修通的县乡公路是卓电公路。卓电公路从卓尼县城渡洮河沿南岸至达子多村再向南进入卡车沟,经郭札、达日卡诸村越光盖山后经县境扎尕那、纳加、高杂至电尕寺,全长109公里。1955年甘肃省政府批准修建卓电公路。1956年甘南州批准卓尼县实行“民工建勤”,并由洮河林业局投资18.6万元,于6月4日先期开工修建卓尼至达子多路段。经总参谋部批准,甘肃省军区调动临夏驻军步兵11师工兵营和甘南驻军内卫二团指战员参加筑路工程,并担负卓尼卡车沟达日卡村至电尕寺全长77公里的主攻路段。卓尼组织民工200余人担负卓尼至达日卡32公里路段。1957年5月20日正式开工,至9月23日竣工,10月1日在光盖山部队指挥部驻地召开通车典礼。在卓电公路修筑中,使用了风钻、爆破等较先进的机械和技术设施,共投入114.01万个工日,挖土石方616.14万立方米,人均每日完成土石方5.4立方米。修筑大小桥梁30座,长333.6米;涵洞9道。这条公路因1958年冬积雪埋没路面等原因失养而弃用,一直未能修复。但扎尕那至迭部县城的这段公路,于1962年迭部建县后数次修复使用。
  两郎公路和岷代公路相继修通后,为县、乡地方道路和林区专用公路的建设提供了契机。1973年至1975年间,县内通过地方自筹、争取省州地方道路建设资金、林业部门投资等渠道筹集筑路资金,先后修通了两郎公路主线至达拉、多儿、阿夏和岷代公路至桑坝4乡的公路。从此全县12个乡全部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后于1984年又将多儿公路延伸到洋布,同期修通了尼傲乡尖尼公路。截止1990年,全县共有县乡道路6条,长146.8公里,其中,县道1条,长22.1公里;乡道5条,长124.7公里。县乡道路中,修有公路桥梁17座,长373.84米;其中永久式10座,284.59米;涵洞45道,长312.1米,其中永久式39道,长287.39米。
  (三)林区、矿区专用公路
  省属森工企业迭部林业局和舟曲林业局设在县境的3个林场,自建立以来根据木材采伐运输业的需要,逐年分期修通了多条林区沟谷公路,先后修通了电尕乡境的哇巴沟、资润沟、吉爱那沟、达龙沟、然闹沟、普若沟,卡坝乡境的安子沟,达拉乡境的次洼沟、四场沟,旺藏乡境的旺藏沟、曹什坝沟、若东沟,阿夏乡的大板沟,花园乡的水泊沟、花园沟,洛大乡的磨沟,腊子乡的久里才沟、老龙沟等18条林区拉运木材的专用公路。
  县办林业自1980年开办以来,也先后修通了多儿乡境的西让沟2条,尼傲乡境的尖尼沟2条,益哇乡境的傲子沟,桑坝乡境的桑坝沟等6条专用公路。
  另外,国营和县乡办采矿业,也先后修通了姜巴沟、当多沟、亚安、赵藏等矿区专用公路4条。
  以上林区和矿区主要专用公路共有28条,全长约463公里。
  全县境内干线公路和地方道路、林区专用公路纵横沟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交通闭塞、人背畜驮的落后局面。如今除向南通川公路尚未修通外,其余向东、西、北三面都已畅通无阻。
  二、公路养护
  (一)干线公路养护
  迭部公路段,是养护两郎、岷代两条干线公路的专设机构。成立于1962年,初归甘南州公路总段管理。1971年8月3日甘南州革委会决定将县公路段下放为县属单位,行政、人事由县管理,养路业务、任务下达、经费等仍由州总段主管。1973年6月11日甘南州交通邮电局根据甘革生(73)116号文件精神通知,将县公路段仍收归甘南州公路总段管理。1990年有职工230人。下设:水帘洞、谢谢寺、卡坝、旺藏、花园、代古寺、洛大、腊子、铁尺梁等9个养路道班。县公路段负责养护的线段为两郎公路黑水沟口73K处至铁布区的热东坝234K处共161公里路段;岷代公路铁尺梁顶27K处至代古寺73K共46公里路段。
  在公路养护中,多年一宜采用固定道工分段常年养护、塌方水毁重点地段迭部县公路一览表机动抢修和按计划分期逐段改造的养护方式。
  (二)县乡道路和林区专用公路养护
  县乡公路由各乡按行政管理范围定段或轮流养护,扎尕那、多儿、桑坝、尖尼4条公路各组织了1个养护班组,雇用养路临时工31人。常年养路费及重点修补经费,由地方道路管理部门和乡镇企业、林业等单位共同筹集。
  林区、矿区专用公路的养护,则全靠使用工矿企业自行养护,护路工人、修补经费、设备等均由各林场(公司)按作业范围负责筹集派工、雇工进行养护和维修。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