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林业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林业生产
分类号: F326.24
页数: 5
页码: 271-275
摘要: 1986年实行政企分设,成立迭部县林业公司后,县林业局以行政领导和林业计划、政策指导为主;林业生产及经营业务由林业公司经管。县办林业创办十年中,经营管理体制经过借鉴、调整和改进,已逐步完善。县办各林场的生产、调运、核算、经费、人事等由县林业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在经营中贯彻了以营林为主的生产方针,并注重了发展林业生产与当地群众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采种、育苗、造林、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封山育林、护林防火、采伐、装卸、林副产品的加工,留成林的加工增值等生产项目,主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群众参加劳务,增加群众收入。部分项目包给乡、村、户,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实行“五定”(定地点、面积、任务、报酬、责任)一奖一罚的责任制。
关键词: 迭部县 林业生产

内容

—、管理体制
  迭部林区林业经营管理有省办和县办两种体制,且以省办为主。1980年前,全区林业均由省属森工企业迭部林业局和舟曲林业局独家经营。1980年省政府批准本县实行“以林为主,林农牧副综合发展"的生产方针后,开始在划定的范围内创办县属森工企业,从此出现国家和地方双重经营体制。但与省办森工企业相比,县办林业比重仍然很小。
  迭部林业局自1983年企业整顿起,从解决吃“大锅饭”入手,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逐步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局对林场包利润,林场对工段包成本,工段对承包组联产计酬的办法组织生产,实行劳、酬挂钩。1984年实行局长负责制,在进行领导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生产工艺、销售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向。1988年,对局属生产经营单位实行了以年度计划为标准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对施工单位实行投资包干、任务包迭部林区森林生长量统计表干、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节约分成、超支自负的办法进行管理。以此强化企业管理,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县办林业在1980年创办初期,由县人民政府林业局宜接经营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所属林场的采、育、调运等项生产经营活动。1986年实行政企分设,成立迭部县林业公司后,县林业局以行政领导和林业计划、政策指导为主;林业生产及经营业务由林业公司经管。县办林业创办十年中,经营管理体制经过借鉴、调整和改进,已逐步完善。县办各林场的生产、调运、核算、经费、人事等由县林业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在经营中贯彻了以营林为主的生产方针,并注重了发展林业生产与当地群众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采种、育苗、造林、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封山育林、护林防火、采伐、装卸、林副产品的加工,留成林的加工增值等生产项目,主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群众参加劳务,增加群众收入。部分项目包给乡、村、户,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实行“五定”(定地点、面积、任务、报酬、责任)一奖一罚的责任制。
  二、采伐调运
  本县林区森林资源的采伐调运,最早于1962年舟曲林业局在县境东洛大磨沟设场起,开始局部少量采伐调运。全县范围内大量采伐外运始于迭部林业局建立后的第二年,即1970年。这年采伐量突破10万立方米。此后呈逐年增大之势。1980年后又增加县办林业采运部分。至1990年前后,迭部林区年采运量近20万立方米。
  采伐林木采伐主要遵循《森林法》,《采伐更新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和1989年10月颁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中规定的“以营林为主,限额采伐"的方针,要求做到合理采伐、合理造林、合理利用。迭部林业局每年根据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下达生产任务的百分之一百五十,交局森林勘测综合设计队进行“伐区生产工艺设计",再报经林管局、省林业厅审批后,给所属林场、工段拨给伐区小号,各伐区小号完成采伐任务后,清林、营林验收合格方可拨划新的伐区小号生产任务。县林业公司所属各林场的采伐小区,每年均根据勘测设计由甘南州农林局授权县林业局颁发采伐许可证,伐后营林任务和标准亦实行验收发证制。迭部林区的采伐量虽然自1990年以来实行“限额”。然而省属企业和县办林场的采伐总量(包括各种名目的追加量)尚未严格控制在木林区生长量范围以内。
  采伐工具1973年前主要依靠弯把锯、玻璃斧等手工作业。1973年在安子沟林场二工段首次使用油锯采伐,翌年普遍使用。
  历年采伐量见表9。
  调运
  本县林区采伐的木材,近全部由林业经营单位调往外地。县内用量甚微。迭部林业局经营的木材运输,在1970年至1982年间,因道路、车辆等条件限制,主要利用白龙江河道水运至四川广元等地,每年水运量占木材生产量的50%以上,1973年达到77.36%。1982年,由于舟曲境内发生山体滑坡,江道受阻;又因白龙江上游地形复杂,流道狭窄,水流湍急,使水运木材损失严重。白龙江林业管理局(82)212号文决定停止水运。从此,本林区木材全部采用汽车运输。
  三、林业基本建设
  迭部林业局自建局以来,共修建房屋11.27万平方米,修通林区公路493.26公里,横跨白龙江大桥两座。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888万元。全局共有林业生产专用设备247台(套),其中:各种机动车辆125辆(运材车60辆),集材拖拉机36台,索道机23条,集材绞盘11台,其它52台(套),纤维板生产设备一套,一座装机容量2X800千瓦水电站一座。1987年前运材车辆全是解放牌卡车,1987年按国家规定全部进行更新,至1990年新购进 EQ—140型东风牌汽车60辆。
  在林业生产中,采、造、集、运、装、卸、归等林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1969年开办初为0,1972年为34.1%,1980年占43.4%,1985年占31.9%,1990年达69.5%。
  县属林业自1980年创办以来,县林业公司及所属4个林场共修建房屋6382平方米;逐年修通林区公路6条,长135公里,修有公路桥梁7座;主要设备有大小汽车14辆,林业生产专用设备10台(套),其中,集采拖拉机4台,索道机4台,绞盘机2台;4个林场及河日滩营林基地共有苗圃225亩。与迭部林业局相比,因开办时间短,范围小,底子薄,技术力量、生产规模和机械化程度都很低。迭部县林区1969年〜1990年采伐量统计表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