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7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植被
分类号: Q948.2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迭部全境天然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主要由森林、草地、农业种植三部分组成,且以自然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草场和亚高山草甸及灌丛草甸为主,农业植被为辅,覆盖率在80%以上。
关键词: 迭部县 植被

内容

迭部全境天然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主要由森林、草地、农业种植三部分组成,且以自然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草场和亚高山草甸及灌丛草甸为主,农业植被为辅,覆盖率在80%以上。
  天然森林是境内地面最丰厚的植被,茂密的森林遍布全县各条山沟,12个乡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山地向北坡。林地面积有422.1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2%。全县森林覆盖率54.4%,灌木林覆盖率35.9%。森林植被的种类因地形、土壤、海拔高度的差异,其分布规律为:海拔1700米〜2800米的阴阳坡主要树种是油松、桦、栋、山杨,林层以下多为虎榛子等灌丛,半阳坡桧类生长良好;2800米〜3500米的北向坡,森林以云杉、冷杉与少量桦、杨混生;3500米〜3700米(最高达4000米)的阴坡以冷杉、杜鹃、灌丛为主;成熟林比例大,占89%,幼林面积小。森林植被自然更新力强,在阴坡、半阴坡的中下部,灌草丛生30年左右,则可逐渐被针叶林演替。
  草场是境内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地面植被。全县草地面积235.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2.5%。草群平均盖度85%。草场按分类原则可分为亚高山草甸、灌丛草甸、山地草原三大类。主要分布在高山区阳坡的中下部以及北坡的林线以上。其分布特征是:亚高山草甸多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南坡或森林地带上限,牧草种类较多,平均盖度80%,植被以适应寒湿的莎草科、禾本科、蓼科、毛萇科、蔷薇科、龙胆科、杜鹃科等草本和灌木组成。其中阳坡禾草草场主要建群种为野青矛、密生苔草、珠芽蓼、短柄草、沟坡莎草,杂草草场主要建群种为珠芽蓼、线叶篙草、紫羊矛、银莲花。灌丛草甸主要分布在2500米〜4000米的山地林缘水分条件好、土层较厚的地段及森林破坏后的坡面,平均盖度90%。灌丛以金露梅、高山绣线菊、小麋为主;牧草以垂穗披碱草、山地早熟禾、珠芽蓼、线叶蒿草等为主要建群种,草原化草甸主要分布在亚高山地带的阳坡,因生境干旱,植被覆盖度小,平均盖度50%,以旱生植物为主。
  农牧种植是县境植被的一个辅助方面,但比例很小,全县耕地毛面积为21.26万亩,占总面积的2.94%。耕地净面积13.70万亩。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干流和支流河谷两岸阶地山地阳坡中、下部。基本属一年一熟耕作区,其中,有少量二年三熟区,主要分布在沿江和主要支流两岸海拔1700米〜2100米之间的河谷阶地,种植品种和方式为冬麦一一复播养、糜、秋玉米一一冬麦;并能种植苹果、梨、花椒、桃、杏、柿、核桃等果木。一年一熟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米〜2700米的河谷阶地及前山缓坡带,种植品种和方式为春麦(冬麦)、青稞、蚕豆、洋芋一一休闲,其中河谷地带秋后还可增种芫根或绿肥等短期作物,并能种少量苹果、花椒、梨等果木;一年一熟热量不足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3100米的亚高山坡肩和山地正阳坡地带,种植品种和方式为青稞、蚕豆、豌豆一一休闲。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