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体育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69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体育队伍
分类号: G812.742
页数: 1
页码: 881
摘要: 由于拉卜楞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这里的人民群众一向有爱好文化体育活动的习惯。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队伍

内容

由于拉卜楞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这里的人民群众一向有爱好文化体育活动的习惯。1945年,夏河县成立了一支由32人组成的“安多” 球队,经常进行篮球、足球比赛活动,并数次代表本县赴岷县、兰州等地参赛。活动经费由五世嘉木样赞助或由社会各界募捐。
  建国后,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人才不断涌现。50年代我县的庞继先多次代表夏河参加省、州田径比赛,取得长跑项目的优异成绩,一批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省级运动会时在摔跤、赛马、投弹等项目的竞赛中也取得过好成绩。马历生于1959年被国家登山队抽调参加了攀登珠穆郎玛峰的活动。后于1961年再次抽调整去中国女子登山队教练组工作,参加了攀登公葛尔九别峰的活动,为夏河县各族人民争了光。进入70年代后,夏河县体育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儿童足球队、青年蓝球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儿童足球队、青年篮球队多次参加甘南州举行的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并多次代表参加省上比赛。体育骨干马历生、王克勤、赵从福、道吉加、王忠等为推动和发展夏河体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为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藏族运动员道吉加、加周、撒拉族运动员韩福祥分别去西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学院深造学习他们为今后培养训练我县少年、儿童运动员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从1966年开始,夏河县向甘南州体育运动学校和甘肃省体育运动学校先后输送了21名体育人才,部分人员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