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市场及个体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54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市场及个体经济管理
分类号: F203.9
页数: 3
页码: 541—543
摘要: 1950年夏河县工商科、工商联所辖个体工商户198户。到1953年发展到391户,其中:拉卜楞镇182户,合作镇117户,完尕滩乡92户;共拥有资金总额55.9万余元。
关键词: 市场 个体经济

内容

1950年夏河县工商科、工商联所辖个体工商户198户。到1953年发展到391户,其中:拉卜楞镇182户,合作镇117户,完尕滩乡92户;共拥有资金总额55.9万余元。1955年拉卜楞私营工商户817户,从业人员1209人,资金总额151.2万元,此外,各乡镇有小商户约500户,暗地经商“黑户”200余户。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因受“左”的影响,个体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文革”期间,工商联合会停止活动,工商管理机构亦被撤销或合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十年,对个体经济采取了鼓励和发展的方针,至1979年个体工商户逐步发展到51户(登记造册数),拉卜楞23户,合作28户°1981年7月,夏河县进行商业企业普查登记时,夏河县个体工商户发营业执照户207户,从业人员421人,资金272.46万元,日营业金额4.645万元,其中:商业户127户,占总数的61.4%,饮食业18户,占总数的8.7%,服务业28户,占总数的13.5%,手工业31户,占总户数的14.9%,修理业3户,占总户数的1.4%。
  夏河县工商局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对合作、拉卜楞市场采取因地制宜,认真落实的办法,积极发挥“引导、管理、服务”的作用,使夏河县县乡岀现了:“两多两好、一低一少”即上市场的花色品种多、商品数量多;商品质量好,经营作风好;价格低、伪劣次品少。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1982年仅合作镇、拉卜楞两大市场,个体工商户已增加到514户,从业人员802人,资金由4.98万元,增加到14.1万元,年营业额由7.92万元增加到65万元。个体户中,城镇为465户,占总户数的90%,农村户49户,占总户数的10%。
  为了活跃经济,管理好市场,1981年7月夏河县政府决定在工商局增设 “市场管理股”、“合同商标管理股”、“人秘财务股”,1983年成立了夏河县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1984年经夏河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完尕滩工商所、阿木去乎工商所、拉卜楞工商所。
  1982年10月分别成立了 “夏河县合作镇个体工商户联合管理委员会”和 “夏河县拉卜楞镇个体工商户管理委员会”。
  1984年6月夏河县决定成立“夏河县个体劳动者协会,该协会是挂靠在夏河县工商局工作的群众组织。”1989年8月23日,夏河县个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7人,其中个体工商户代表31人。同时聘夏河县工商局局长为个协第三届理事会顾问。
  为了全面开展对商品和服务工作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989年9月组建“夏河县消费者协会筹务小组”,同年11月正式成立了夏河县消费者协会。
  1989年甘南州政府决定将夏河县合作工商分局划归州工商局领导,一切人员、财务。业务全部移交。
  为适应集市贸易日益扩大的需求,1983年由夏河县财政拨款10000元, 甘肃省工商局拨给管理费10000元,夏河县工商局动用管理费8000元。合计2.8万元,在拉卜楞划拨地皮1000平方米,建造室内货棚41间;财政部拨款3万元,在合作地区修建室内棚50间。
  1985年投资2.4万元,在夏河县河南村桥头修建营货棚19间,营业面积176.5平方米。在合作镇西二路建成1处蔬菜瓜果市场,钢架棚顶式货棚20间,营业面积320平方米。目前夏河县共有各种形式的售货棚亭229间,营业面积2873平方米,投资总额19.2万元。
  按照城市规划和统一部署,1987年,夏河县中学、藏族中学、夏河县党校等6个单位。拆除临街围墙,集资修建铺面176间,建筑面积2472平方米,投资53.67万元。与此同时,夏河县工商局从市管费中开支1.8万元,修建了棚顶式蔬菜市场21间,面积252平方米。1987年夏河县集贸市场共修砖木结构营业室215间,3014平方米,售货台40个,总投资达38.41万元(包括合作市场)。其中工商部门从市场管理费中投资4.5万元。
  夏河县的个体商户,主要经营糖业、烟酒、日用百货,布匹绸绘、民族特需品。经营民特产品的有356户,注册资金895万元,其中拉卜楞市场上就有120多户,占全部商业户的50.68%。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对搞活经济,活跃城乡物资交流,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国营企业,改善经营作风起着积极作用。
  夏河县集贸市场主要集中在拉卜楞和合作两处(王格尔塘和阿木去乎是今后十年规化发展区)。目前,这两个市场的交易活动,已从过去的以畜副产品为主转向既有畜副产品,又有工业、手工业品交易的综合市场,其中拉卜楞市场的集贸活动已趋于规范化,1984年,拉卜楞市场有个体商户404户,从业人员975人,营业额150.2万元。到1986年发展到779户,1134人,500.1万元。成为夏河县达标骨干市场,1984-1988年连续五年被评为“甘肃省文明集贸市场”。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