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村庄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520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村庄建设
分类号: F291
页数: 2
页码: 497—498
摘要: 夏河县21个乡所辖105个村委会,大小750个村庄。农区村庄,多为藏族、汉族、回族杂居,建设规模大,标准高,房屋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平房、瓦房以及少量的砖木结构瓦房,房舍畜圈布局合理。
关键词: 城乡建设 村庄建设

内容

夏河县21个乡所辖105个村委会,大小750个村庄。农区村庄,多为藏族、汉族、回族杂居,建设规模大,标准高,房屋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平房、瓦房以及少量的砖木结构瓦房,房舍畜圈布局合理。此类村庄有380个,居户7300户,人口3.7万人。半农半牧区村庄多为昔日游牧民定居点,由于自然因素,大部分村庄座落在较为平坦的沟坡和山腰,用石物建筑,在坡地多为楼居,形成外为实土墙,内为密梁木楼层楼房,一般为二层,底层是牧畜圈及贮草料房;二层为居住房,大间用作起居、卧室厨房,小间用作储藏,有经堂、晒廊。住宅布局大同小异,但外形变化多端,不雷同。这类村庄多为藏族,有290个,居民6000户,3.7万人。
  纯牧区村庄地广人稀,因游牧生产的特点,大部分村庄只是用于冬季放牧临时居住,建有简陋的土木结构平顶房屋,室内划分和帐篷相似,中设炉灶,灶周住人,侧面放置物品,后部是供佛念经处。时值夏季便离开房舍,携帐篷等生活用具,逐水草扎帐、迁移,过着游牧生活。近年来,牧民群众开始对自己的旧有民居进行改建,甘加乡仁爱行政村百分之六十的牧民新修了砖木结构瓦房。纯牧区村庄纯属藏族,有80个,居户2300户,1.3万人。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