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土保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49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水土保持
分类号: S157.2
页数: 1
页码: 467
摘要: 地处高寒山区的夏河县区域草原,地形高亢复杂,地貌多样,山大沟深。长期以来,区内由于草原植被超载过牧,政策性的毁草开荒、森林的乱砍滥伐、砂石的采掘及暴雨的频繁,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统计,1990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202平方公里。
关键词: 水电建设 水土保持

内容

地处高寒山区的夏河县区域草原,地形高亢复杂,地貌多样,山大沟深。长期以来,区内由于草原植被超载过牧,政策性的毁草开荒、森林的乱砍滥伐、砂石的采掘及暴雨的频繁,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统计,1990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202平方公里。
  1964年,甘南州水电局在县境内麻当乡古堆寺设水保点一处,治理小区面积50亩。截止1973年,共植苹果树60株,杏树50株,白杨树500株。1974年,州水电局将麻当乡古堆寺水保点移交给夏河县水电局管理。1984年4月100,成立了县水土保持工作站,为股级建制,隶属县水电同所管,编制3人。1990年,水保站工作人员增加到了6人。
  1986年,县水电局又将麻当乡古堆寺水保点报请夏河县人民政府批准而撤销了,原治理小区移交给麻当乡政府管理。与此同时,设立了曼克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保点一处。1986年至1990年,共投资8.8万元,县水保站在曼克尔沟内种草85亩,修筑谷坊两道,护地埂一条,建立拦砂坎2座,由于对小流域治理的投入较少,而治理工作未能正常进行,治理效果较差。
  全县区域内从七十年代以来,县上畜牧和农林部门共修造梯田4.69万亩;人工营造林0.86万亩;荒坡种草6.91亩;封山育草1.93万亩;封坡育草9.56万亩;累计治理面积23.95万亩。为夏河县部分地区遏制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