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道及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4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古道及分布
分类号: K878.4
页数: 4
页码: 435—438
摘要: 夏河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其古道与内地有所区别。在拉卜楞地区的两大河系大夏河与洮河两沿岸的部分地段因山高峻险,由前人所行足迹可寻外,在草原牧区牧道、驮道主要线路也仍可辨,次要线路无从考证。
关键词: 交通分布 古道

内容

夏河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其古道与内地有所区别。在拉卜楞地区的两大河系大夏河与洮河两沿岸的部分地段因山高峻险,由前人所行足迹可寻外,在草原牧区牧道、驮道主要线路也仍可辨,次要线路无从考证。但从史料中可窥一斑。夏河拉卜楞地区的古道主要有:
  甘、青古道
  京师——西宁道:自长安沿渭河而上至巩昌、漳县、洮州铁城、洮州 (新城)、洮堡(旧城)穿干布塔暗门、完科洛越丹巴岭山口过日多玛到美武、下卡加或经多合尔、黑错到下卡加,再沿格河到王格尔塘,顺大夏河而下出土门关到河州,出积石关到循化,即“关内河州,关外循化”,再渡黄河经巴燕戎噶到西宁。此道须经夏河县美武乡、下卡加乡、那义乡、唐尕昂乡、完尕滩乡、麻当乡、清水乡等。此道既有牧道、驮道、又有间道、栈道,既在山间河谷间穿行,又在草原林区穿越,是甘南地区通往内地的主要交通要道。夏河境内的其余与甘青古道相关的古道都是此道的分支。具体又可分为:
  完科洛——河州道:自卓尼完科洛越旦巴岭到美武新寺(今佐盖曼玛乡),经岗察出土房入槐树关到河州,此道大部分路段属驮道、间道,只靠驮载运输,不走车辆。
  麻当——循化道:自麻当沿观音沟而上,穿越崇山峻岭、山谷、森林地带而入捏贡川(甘加草地)或沿且隆沟而上至捏贡川,此道部分路段山高峻险,部分路段沿山腰而行,地形险要,行走困难,途中森林密布,河流纵横, 个别地段因经过峻岭,修有栈道,其实用圆木围垒而成,主要防止塌方等道路灾害而建,入甘加草地后越达里加山到循化,或沿麻当拉乃合沟而上,穿越大里加东部到循化,这条古道中甘加至麻当段地形险要,道路难行,只靠牦牛,骡马驮载运输,不通车辆。甘加至循化段因翻越大里加山,不能通行车辆,运输仍寄于“高原之舟”牦牛。
  甘加——河州道:此道从甘加滩经萨金唐东山出白石崖峡(今白石崖寺西侧)登大里加山,入老鸦关到河州,此道因在草地,山间、高原地段行走,不通车辆,运输主要靠马、牛,是甘加牧区通往临夏,循化等地的必经要道之一,同时循化等地的粮食也由此道运往甘加、拉卜楞等地。
  甘加——同仁道:此道经甘加哇塔入青海双朋西、甲吾、隆务到同仁,大部路段地处草原地带,运输主要靠牦牛驮运完成,入青海界,地形变化较大,有草原地带,又有森林,山谷、平地等,部分路段可通车辆。拉卜楞寺兴建后,青海同仁等地前来朝拜拉卡楞寺者都经此道或其它道路。
  拉卜楞——同仁道:逾甘加梁经甘坪寺、仁爱、年末日卡和青海铁吾、甲吾到同仁。此道主要是驮道,部分地段经草原沼泽地,十分难行,自古不通车辆。运输主要靠牦牛来完成。此道不经甘加同仁道的部分路段。拉卜楞去同仁路程近于甘加至同仁道,故往来人员主要行此道,后因历史变迁,夏同公路修通,车辆改行甘加同仁道,甘加仁爱、年末日卡地段废弃。
  拉卜楞——河南蒙旗道:由拉卜楞出发,沿大夏河(桑曲)西上到达桑科,入多哇沟,溯大纳河而上通青海多哇乡、泽库县,再南行达河南蒙古族自治旗。此道途经草原、河谷、山缘地带,部分地段属灌木林带。沿途河道较多,地形变化较大,牧道、驮道为主,行进困难。除外还有一条由桑科西南行,经达久滩,越完青布浪卡山口,过浩斗曲到达河南蒙古族自治旗。此道属草原牧区地段,沿途人员稀少,地形地貌平缓,部分地段处于沼泽地带,夏季阴湿,翻浆严重,可通车辆。
  合作——洮州旧城镇:此道也是古时夏河地区通往其它地方的主要道路,可分为南、北、中三路。
  中路由合作(今甘南州首府)经多合尔、根知地、那扎、麦日代、贡岔、冬主那、干布塔、古占川到旧城,此道夏河境内主要属草原山谷地带,路道平缓,路面干燥,入卓尼、临潭境内因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山岭重迭,道路崎岖,平川地带较少。
  北路由合作出发东行到美武(今佐盖曼玛)日多玛、完科洛、斜藏沟、官洛、板藏、阿子滩到旧城。或由合作到化甲滩、扎德、美仁、萨苏玛、日多玛、大扎、九要、俄化、木耳当、卓洛到旧城。南路又有两道可走:一条自合作到沙昌沟、沙昌大庄、沙昌多、松巴、巴勺塔、地里多、白地、绿日岔、玉古、牙当、盘园、术布唐尕经古占到旧城,此道又称“河阳道”。另一条由合作到多合尔、西林道、麻木索那、安国昂、加门关、参木道、赛吾关、塔乍、扎古录、麻路、牙关、鹿儿台子、仓科、木化唐卡、普藏什、古占到旧城。此道又称“河阴道”。以上几道地形地貌大同小异,各有特点。
  合作——麻当道:自合作经下卡加、香拉、唐尕昂、完尕滩(今王格尔塘)、红墙到麻当,此道为“漓水河谷道” 一段。
  拉卜楞——合作道:由拉卜楞岀发沿大夏河而下经达麦,靠南山林带地段行走至浦黄附近入沟到隆瓦,岀隆瓦沟到唐尕昂、过香拉、越依冒梁到合作,此道部分路段属森林地带,山间小路地形险要,后废弃。
  甘、川、藏古道
  拉卜楞地方因拉卜楞寺院的兴旺,交通、道路得以不同程度发展,但由于历史局限,主要以牧道,驮道为主。所谓古道仅此而已。在拉卜楞地方除以上甘青古道分支外,仍有川藏古道遗迹可寻。其中部分路段要与甘青古道线所重复,但仍是境内古道的组成部分。据《甘南史料丛编(拉卜楞)部分》记载:川藏古道有几条分支:
  拉卜楞——松潘道:自拉卜楞出发,沿“桑曲”而上,经桑科入具乎沟至阿木去乎,到碌曲县郎木寺,再过辖麦,唐昆,翻越大雪山进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首府马尔康。松潘是阿坝州一县,“松潘茶”闻名于安多藏区。故因“茶”而商贸繁多,是拉卜楞地区与川西北地区经贸往来的主要交通要道。拉卜楞寺院鼎盛时期,寺院“苏户杂”(商队)、洮州西道堂商队都曾商运往返于此道。据史料记载:“这条道路也全是草地,道路没有正式开辟,仅有马走成的一条小道,过往行人更是稀少,从拉卜楞出发到松潘其约一千多华里,须走11天,住的是自带的帐篷”。拉卜楞松潘道还有一条线路,此道由合作出发,经麦西沟岀兰甸沟,过洮河,经拉仁关牧区,则岔、降扎、南到四川松潘。
  拉卜楞——拉萨道:此道又有两条,一是拉卜楞经桑科,入科才沟、达参、麦朵合塘(玛曲境内)渡玛曲黄河,至欧拉秀玛(西科河一带)再入青海省境经果洛、玉树,出青海入西藏境,经那曲到拉萨。另一条由合作至麦西入兰甸沟,沿阿米克赫西南行,过晒银滩、达蒙旗(河南蒙古族自治旗)、赛尔龙,南越郭莽滩,尕海、西倾山、经尼玛过黄河,过欧拉入青海果洛与唐蕃古道相接,到达拉萨。此两道沿途人烟稀少,地形较高,路途遥远,其行十分艰辛,据《甘南史料丛编拉卜楞部分》记载:“从拉卜楞到拉萨共约3000华里,走的快需要三个月,走得慢需要半年,去拉萨的一般是朝拜的群众或留学的僧人,还有做生意的贩子。在这条路上带帐篷外,还要带足三个月的口粮,特别到了青海果洛等地有大片沼泽,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虽然此道行走十分艰辛,但拉卜楞地区的藏族群众为了去西藏朝拜宗教圣地拉萨各大寺院,不畏艰辛。徒步去西藏,同时一些骡马商队往返于此道进行商旅活动。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