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系的青铜艺术制作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555
颗粒名称: 匈奴系的青铜艺术制作技术
分类号: K28
页数: 2
页码: 384-385
摘要: 匈奴系的青铜艺术,从制作技术上讲,有浮雕、透雕和圆雕之别,匈奴系和西戎系的青铜制品,其表面锡含量较高,与合金基体之间有明显的分界,多数锡含量大于40%,比一般基体中含锡6%—16%高出许多。表面富锡层的厚度不同,“对取样样品表面富锡层的组织及成分鉴定可知,富锡层内部不是单层,内又分2—3层,每分层的组织及成分有差异,各分层之间互相交错,界限不规则,内层与中层分界处有较多的孔洞,内层包纳基体组织中的铅、夹杂物,渗入基体组织的界限有的也不规则”。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匈奴系的青铜艺术,从制作技术上讲,有浮雕、透雕和圆雕之别,匈奴系和西戎系的青铜制品,其表面锡含量较高,与合金基体之间有明显的分界,多数锡含量大于40%,比一般基体中含锡6%—16%高出许多。表面富锡层的厚度不同,“对取样样品表面富锡层的组织及成分鉴定可知,富锡层内部不是单层,内又分2—3层,每分层的组织及成分有差异,各分层之间互相交错,界限不规则,内层与中层分界处有较多的孔洞,内层包纳基体组织中的铅、夹杂物,渗入基体组织的界限有的也不规则”。①表面富锡的青铜饰品,是将青铜器浸入熔化的锡液中,或者是把液态的锡涂覆在青铜器表面而成的。不过青铜器表面的锡层,有的是一层纯锡,有的则是铅锡合金。若制品单面镀层,多用热擦工艺进行,若双面有镀层,多是用热浸工艺,前法镀层比后法镀层薄。将金属制品浸入熔融的纯锡或铅锡合金中,以获得金属镀层的工艺,称为热浸镀,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方法,一直流传至今。由于锡在铜中的可溶性,在纯铜上或青铜上镀锡都比较容易。纯锡熔点为232℃,高出50—100℃熔化时,对被镀制品的性能不致于影响太大。在热浸镀时,熔融状态金属与基体金属之间相互扩散,互相熔解,形成一层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合金层。镀层与基体金属是冶金结合,故相互粘黏力较强,镀层不起皮,也不脱落。在合金层外,还会存在一层纯锡或铅锡合金。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
0.1664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