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岩画的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547
颗粒名称: 新疆地区岩画的特点
分类号: K879.42
页数: 2
页码: 365-3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地区岩画的特点,概括了在制作上、岩画数量、描绘的物象、图像的线条、鹿与犬岩画占有突出、阿娘尼河的萨蛮鼓岩画等。
关键词: 岩画 美术考古

内容

综上所述,这个地区岩画的地区特点有以下几点: 1.在制作方法上,悉用红色颜料绘画而成,这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多半以敲凿而成迥然不同,而与我国西南云、贵、桂诸省(区)一样。这不仅与制作岩画的石料有关,也与当地有此类矿物颜料相联系。
  2.岩画数量少,更缺少大型画面,题材单一,时代较晚。内容以表现人和动物,以及其间的关系为主。艺术题材的贫乏,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人们只关心同自己生活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物在艺术上的表现。
  3.被描绘的物象大多是孤立的、个别的客体,各图像间似乎没有联系,显示出岩画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个别性具有精细的感知能力,而对世界的整体性及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则较差。
  4.图像的线条粗放,制作简单,与全国各地岩画相比,除与青海岩画相近外,比其他各地岩画在制作上要简单得多,不少图像仅用单线勾勒出物象的轮廓。
  5.鹿与犬岩画占有突出的地位。因为当地多鹿,且为当地居民衣食和交通所依赖,在居民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作用。猎犬在林区猎人行猎时,有突出的作用。岩画反映了当地渔猎人的现实生活。
  6.见于阿娘尼河的萨蛮鼓岩画,表明这一地区的居民很早就信仰萨蛮教。萨蛮巫师制作岩画,为的是对动物施加巫术,希冀狩猎成功。岩画可能是萨蛮巫术行为的产物。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
0.1789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