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内蒙古、宁夏的蒙古族岩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521
颗粒名称: 九、内蒙古、宁夏的蒙古族岩画
分类号: K28
页数: 3
页码: 354-356
摘要: 元明清以来,蒙古人在内蒙古和宁夏贺兰山地区长期游牧,他们在游牧的广阔区域制作了许多岩画作品。这批岩画,虽然时代晚、分布零散,但它无论在题材、作风和作画方法上,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和地区特色,是构成蒙古草原岩画链中重要的一环,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岩画发展规律的探寻。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元明清以来,蒙古人在内蒙古和宁夏贺兰山地区长期游牧,他们在游牧的广阔区域制作了许多岩画作品。这批岩画,虽然时代晚、分布零散,但它无论在题材、作风和作画方法上,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和地区特色,是构成蒙古草原岩画链中重要的一环,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岩画发展规律的探寻。
  蒙古人岩画分布极其广泛,东从锡林郭勒草原,经阴山、贺兰山区,直到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带。
  岩画的题材内容丰富多采,总括起来讲,可分作两类:其一为宗教性内容,多半与弘扬喇嘛教教义有关,比如海螺、〓字纹、佛手、盘肠图案、藏文蒙文和梵文或以这些文字题记的画面、佛塔、庙宇、变体十字、图案化神像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蒙古人崇拜的“翁贡”,他头戴风帽,衣着长袍,使目睹者肃然起敬。从以上内容看,多数画面与佛教有关,但也有的无关,或与萨满教有关,比如翁贡和图案化神像,大约与萨满教信仰有关,其他如压胜钱形,与避邪的观念有关。
  其二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画面,内容有驼群、棋盘、二方连续的花纹、图案、花卉、符号,还有奔马、羊、麒麟、鹿等。在众多的岩画题材之中,以马岩画最多,或成群奔驰,或马群采食。还有的在马背上驮货,将马充作运输工具。有的马颈下有一束或两束团毛作为特殊的标志。至今阿拉善地区的种畜,依然在马颈下留着两束团毛,作为种畜的特殊标志。在阴山中,蒙古族岩画,还有宝伞、弓和生殖器等。
  作画的方法有岩刻和岩绘两种,前者是蒙古草原游牧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作画手法。此法又可分作两种方法,或在岩面上敲凿成画;或用铁工具的锐尖,在石皮上划刻成画。后者是蒙古人所独有的,那是用白石灰拌以素油,使之成为浆液,再用毛笔之类的文具,蘸上浆液,在石壁上绘画而成的。尤其是阿拉善右旗雅布赖山腹一幅牛岩画,比真牛还要大,远远即可望见,不仅形体硕大无朋,形态也生动逼真。
  蒙古人岩画,大都是写实之作,但它与早期岩画的写实作品泾渭有别,在题材、制法、风格、色泽以及保存情况诸方面,都很容易地与早期岩画分辨开来。就是作画的石料,也往往与其以前不同,他们常喜欢在花岗岩上作画,在阴山、曼德拉山和阿拉善右旗苏海赛都是如此。其中那些有藏、蒙文题记的岩画,以及宣扬喇嘛教为内容的岩画,更可以一眼看出。在内容和技法上,一方面继承了前代作画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新的增补和发展。比如在作画方法上,用白石灰作画,既简单又方便。内容上,又增添了蒙古人喜闻乐见的图案花纹,比如海螺和盘肠等。正如前面提到的,蒙古人岩画的内容,一是各种家畜、花卉和什物,二是弘扬宗教的法器和图案,这是他们的游牧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和宗教信仰在岩画艺术上的反映。
  蒙古人岩画并不限于内蒙古草原及其相毗邻的宁夏地区,它遍布于整个蒙古高原。在蒙古境内,除了题刻于山崖上的铭文、喇嘛们凿刻或用题字题写的佛教经文以及17世纪喀尔喀部卓克图台吉留下的题词外,还有乌兰巴托附近博格多乌拉山的蒙古人岩画,其中最有风趣的是头戴顾姑冠的蒙古贵妇人、扁角鹿和类人形等形象。其中这位蒙古贵妇人,“是蒙古画家画的唯一的13世纪至14世纪蒙古妇女像,同时也当是蒙古人艺术技巧的最古老典范”①。顾姑冠是元代蒙古族、汪古部已婚贵妇人所戴的珍贵冠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王墓梁”汪古部陵园中曾有大量出土,②它是元代蒙古人习见的文化现象。
  见于内蒙古和宁夏的蒙古族岩画,像一种特殊的聚光点或一面镜子,可以把蒙古人曾经存在而今大部消失的经济形态和宗教信仰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有些与喇嘛教有关的岩画内容,尽管带有迷信色彩,但它仍能反映出元明清时代蒙古民众宗教信仰的历史事实。历史被分解为迷信是够久远的了,我们应当分解迷信,将其复原为历史。如果揭去笼罩于部分画面上的宗教形式,我们将会发现,古代蒙古民族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附注

①(苏)А·11·奥克拉德尼科夫:《博格多乌拉山麓石崖上的蒙古古代人像、铭文和图形》,译文见内蒙古文物工作队编:《文物考古参考资料》第2期,1980年。 ②盖山林:《阴山汪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