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图案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490
颗粒名称: 六、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图案艺术
分类号: K28
页数: 5
页码: 343-347
摘要: 1993年10月,笔者有幸随辽宁美术出版社的同志,到新疆疏附县的乌帕尔乡和乌恰县博斯坦铁列克乡去采风,到不少柯尔克孜族农牧民家去采访。从外面看去,每个柯尔克孜族家庭住房并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但走进屋内,便会惊奇地发现,这分明不是一般的居室,而实实在在是座艺术的殿堂:床上铺的、盖的,墙上挂的,都是五颜六色、令人赏心悦目的毛织品,在上面织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花纹。在院子里和街道上,随处都有年轻的妇女在织制挂毯、床单、马褡、马衣、被面、褥面等各种织品。这里不是农区,也不是一般的牧区,而是一个艺术的世界,织物上的图案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造型别致,充分体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1993年10月,笔者有幸随辽宁美术出版社的同志,到新疆疏附县的乌帕尔乡和乌恰县博斯坦铁列克乡去采风,到不少柯尔克孜族农牧民家去采访。从外面看去,每个柯尔克孜族家庭住房并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但走进屋内,便会惊奇地发现,这分明不是一般的居室,而实实在在是座艺术的殿堂:床上铺的、盖的,墙上挂的,都是五颜六色、令人赏心悦目的毛织品,在上面织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花纹。在院子里和街道上,随处都有年轻的妇女在织制挂毯、床单、马褡、马衣、被面、褥面等各种织品。这里不是农区,也不是一般的牧区,而是一个艺术的世界,织物上的图案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造型别致,充分体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
  柯尔克孜族的图案内容,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心态。其内容大约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反映自然美的图案。柯尔克孜族人民长期驻牧于高山牧场,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在柯尔克孜族劳动人民间,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山是柯尔克孜族的父亲,水是柯尔克孜族的母亲”,表达了他们对高山流水、明月流云等大自然景物,充满着真挚的爱。
  由于他们依赖大自然而生存,在心情上酷爱大自然,因此在图案艺术中着意表现大自然。图案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是群山,多见于花毡、围墙的边款和枕头的顶端。造型为群山起伏,峭壁巍峨,悬崖谷深。在表现手法上,这些图案,往往黑白相间,白的表示雪山,黑的表示石山。也有的红绿相间,表示红山、青山绵延相连。
  水波图案,多做毡子和装饰品的边款,造型水浪滚滚、波涛荡漾,给人以波浪涛天、汹涌澎湃之感。
  云纹图案,常见于毡子、挂毯、围墙的边款和餐具(木碗)的中间,尤以角款最多。其形为流云飞卷状。多为白色,并衬以蓝和黑底,给人以蓝天白云、清爽明快之感。
  柯尔克孜族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也曾信仰过自然神,许多山水曾是他们崇拜的图腾,这种视山水如父母的自然观和纯朴的感情,反映到他们的文化艺术之中,是不足为奇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山的自然环境中,因此山在全部图案中占有压倒的优势,几乎在每幅工艺品的构图中,都有山形图案。举凡挂毯、花毡、围墙,甚至枕头,无一不是以山形图案作花边。有的枕头上的山形图案,黑山、白山相间,左右上下重叠,给人一种连绵起伏、苍莽磅礴之感。
  其二,反映牧民生活的图案。柯尔克孜族是游牧民族,生活在山地草原上与晴朗的天宇下,他们最常见的情景是山鹰击空和群牲觅食。这些也都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上。在花毡的边款和墙围的中部,常以山鹰作为图案的题材,只见雄鹰屹立山巅,翅击长空,气势非凡。牛、羊、犬、驼等家畜,是牧民放牧的对象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见于图案中的这类动物形象,是他们游牧生活的写真。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商业交往,农区对牧区的影响逐年加深,在柯尔克孜图案艺术中,也出现了花草树叶等农业民族喜爱的题材。
  其三,反映宗教色彩的图案。这类图案主要出现在头饰、发饰、耳环、戒指、手镯等雕塑和镶嵌工艺品中。柯尔克孜族妇女的耳坠,或以阿拉伯建筑式样为主体造型,饰以树叶等,带有鲜明的伊斯兰教特色;或以禅师的禅杖为主要造型,配以莲台、梅花等饰物,带有明显的佛教色彩。在一些妇女的银质发饰上,镶嵌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荷花、梅花、莲台和夜明珠等饰物,既富有中原汉文化的意味,又带有佛教特点。在腰带饰物上,有表示吉祥如意的孔雀开屏图案,更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的风韵。这些是柯尔克孜族历史上信仰佛教,后又改信伊斯兰教在艺术上的反映。
  其四,反映民族历史的图案。多以古代兵器为题材,它是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悠久的传统图案。这些古代兵器中,主要有刀、枪、戟、戈等。①多见于花毡的中部以及墙围和挂毯的边沿。这类图案一般都是交叉而有序地排列在一起,造型完整、庄严、大方而明快。以古代兵器为图案,在柯尔克孜族中十分流行,只要踏进柯尔克孜族牧民的毡房,到处可以看到。比如,我们在一牧民家,迎面看到一块大挂毯:中间是一个代表古代军帐的圆形篷顶,周围满布刀、枪、剑、戟和旌旗,是一幅反映古代战场的军旅图画。它象征着柯尔克孜人勇敢善战、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给人以威武庄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柯尔克孜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是一个不屈于压迫和奴役的英雄民族,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疆土的完整,曾有无数英豪披坚执锐,流血牺牲,柯尔克孜族人民十分敬仰和怀念已故的英雄,便将他们使用的武器和战争场面作为图案的题材。前面提到的山鹰图案,是柯尔克孜人对英雄的赞美诗,又是柯尔克孜人的自诩。他们用性格化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柯尔克孜人与天斗与人斗中,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在柯尔克孜的家室中,还有以古代兵器为造型的用具和乐器,比如,那发出悠扬悦耳声音的口弦就是其中一例。
  柯尔克孜族艺术图案的制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绣制、编织、剪贴和雕刻等。
  绣制是用各种颜色的毛线将不同的图案绣在毡子或织物上。以青年女子送给男青年的定情礼物绣花手绢和烟荷包最为精巧,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中,玛纳斯的未婚妻卡尼凯公主送给玛纳斯的定情之物镶金线的手帕上的图案是这样描写的: 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原, 金色的太阳,皎洁的明月, 奔腾的野兽,飞翔的鸣禽, 青青的嫩草,潺潺的流水. 一齐绣在手帕中心。① 手帕上的刺绣图案,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的图画啊。
  此外,妇女的花帽,男子的衬衣领口、袖口以及有些布制的墙围上也常绣制花样繁多、色泽鲜艳、线条细腻的图案。
  编织图案,常见于毛织品,诸如床单、马衣、马褡、口袋上都可见到。图样以方块、长条、三角、菱形为主。古钱纹和“隶”字纹样,仅见于随身背带的毛织小口袋上或马褡上。
  剪贴图案以花毡上最多,在布制墙围和枕头上也每每见及。操作方法,是用不同颜色的毡块和布块,剪成各种式样的图案,缝制在一整块毡子上或布料上,构成完整绚丽的图画。制作虽嫌简单、粗糙,而线条却粗犷豪放、淳厚大方,不失一种有效的制作图案的方法。
  雕刻图案,多见于木器、铁器、首饰和其他用具上,多以动物为题材,小巧玲珑,雕刻精巧细致。
  柯尔克孜族图案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以线条和色彩等艺术手段,塑造出了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感官上的享受。
  在线条运用上,柯尔克孜图案以粗线条占优势,整个图案,虽仅用粗线条勾勒,表现出的图案,却呈现出豪放、有力、大方的图像。
  在色彩方面,图案主要用红、绿、黑、白四色,强烈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匀称、明快、鲜艳之感。比如,在群山图案中,通过黑山与白山相对应,形成色彩上的明显差异,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如,有些图案,在鲜红的底子上,再加一道翠绿色的边缘,使色调益加明快,这样就加深了艺术感染力。
  总之,柯尔克孜族图案艺术,是绽开在祖国西疆一朵艳丽的奇葩,对它的研究,可以揭开柯尔克孜族审美情趣的迷宫,以及他们的心态底蕴和生活习俗。

附注

①文生、广汉:《柯尔克孜族图案艺术》,《丝绸之路造型艺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①《玛纳斯》第一部《英雄的婚礼》。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
0.1553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