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4480 |
颗粒名称: | 酥油花的制作 |
分类号: | K28 |
页数: | 2 |
页码: | 331-332 |
摘要: | 酥油花的制作,不同于蜡塑,也不同于一般的泥塑、面塑,也不是一般的组塑。它用红胚料塑花,黄胚料制蕊,绿胚料塑叶,白胚料制云。制出的形象:粉脸、丹唇、黑发、皓齿。件件作品自然柔和、鲜艳逼真,表里一致,这是只表面涂颜着色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在制作工序上,分做四道:一是扎骨架;二是做初胚;三是敷塑;四是装盘。扎骨架时,是根据表现内容而精心设计,用草束、麻绳等物扎成大小、形态各异的骨架。做初胚时,是用特殊处理过的酥油,再加进适量的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弹性强、韧性好的“加莫勒”(藏语,意为有特殊用处的酥油)。然后裹贴于骨架之上。所谓敷塑,是用纯净的白酥油揉进各色矿物颜料,反复碾压搓拉,加工成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材料,然后精心地敷塑在制好的初胚上,完成形色各异的塑造。倘若塑制娇柔鲜嫩的花朵叶片,或玲珑剔透的玉饰宝玩,则直接使用彩色胚料一次塑成。制作过程中,为防止酥油因人的体温而融化变形,艺人需在摄氏零度的环境中进行,还不时将手放入雪水中降温。装盘前,对那些需要特别处理的部位要描金饰银,或做些必要的点缀和晕染。然后按总构图的要求,用一根根铁条,将它们一一妥善地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使之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件件悬空,高高低低,使观赏者处于最佳的仰视角度。这样,一架酥油花的制作便算告竣。 |
关键词: |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