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石人雕像的特征其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441
颗粒名称: 蒙古族石人雕像的特征其四
分类号: Q981
页数: 1
页码: 309
摘要: 其四,一般呈坐式,所坐的椅子,在元代多为交椅,比如上述的例证之一和例证之二。椅子的变化规律,是由高向低变化。蒙古族坐椅是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而汉族的椅子大约渊源于南北朝之“胡床”。早期石雕像所坐的椅子即古之交床,《资治通鉴》引程大昌《演繁露》谓:“交床以木交叉为足,足前后皆施横木,平其底,使错之地而安。足之上端,其前后亦施横木而平其上,横木列窍以穿绳条,使之可坐。足交叉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敛之可挟,放之可坐,以其足交,故曰交床。”其形类似现今的“马扎儿”。例一石雕像坐具为交股双扶手圈椅,亦是典型的元代交椅。元刻《事林广记》中的插图,赤峰元宝山、三眼井元墓壁画中男女主人公的坐具即属此种样式。这种交椅,可以随地而架,坐收方便,深受“居无常处”的蒙古族贵族所喜爱。
关键词: 古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石人

内容

其四,一般呈坐式,所坐的椅子,在元代多为交椅,比如上述的例证之一和例证之二。椅子的变化规律,是由高向低变化。蒙古族坐椅是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而汉族的椅子大约渊源于南北朝之“胡床”。早期石雕像所坐的椅子即古之交床,《资治通鉴》引程大昌《演繁露》谓:“交床以木交叉为足,足前后皆施横木,平其底,使错之地而安。足之上端,其前后亦施横木而平其上,横木列窍以穿绳条,使之可坐。足交叉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敛之可挟,放之可坐,以其足交,故曰交床。”其形类似现今的“马扎儿”。例一石雕像坐具为交股双扶手圈椅,亦是典型的元代交椅。元刻《事林广记》中的插图,赤峰元宝山、三眼井元墓壁画中男女主人公的坐具即属此种样式。这种交椅,可以随地而架,坐收方便,深受“居无常处”的蒙古族贵族所喜爱。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
0.1595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