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石人雕像的特征其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439
颗粒名称: 蒙古族石人雕像的特征其二
分类号: Q981
页数: 1
页码: 308
摘要: 其二,石人像的面部具有蒙古族的典型特征:圆脸庞,高颧骨,有的尖下巴。头后垂有单辫或双辫。比如例一元上都2号祭祀遗址石雕像肩背处残存一绺头发,具体样式与元刻《事林广记》中的插图、陕西宝鸡元墓武士俑的发式相似,可见是元代蒙古人较为流行的发式式样,是《识余》所载,“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的式样。①1号祭祀遗址石雕像胸襟上残存两撇胡须呈“八”字形,是元代蒙古族上层人物中盛行的胡须式样,它不仅与元世祖忽必烈画像、赤峰元宝山元墓壁画中男主人公的“分叉”式胡须相类似,也与清宫南薰殿旧藏《元代帝像册》中成吉思汗画像上的胡须相若。
关键词: 古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石人

内容

其二,石人像的面部具有蒙古族的典型特征:圆脸庞,高颧骨,有的尖下巴。头后垂有单辫或双辫。比如例一元上都2号祭祀遗址石雕像肩背处残存一绺头发,具体样式与元刻《事林广记》中的插图、陕西宝鸡元墓武士俑的发式相似,可见是元代蒙古人较为流行的发式式样,是《识余》所载,“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的式样。①1号祭祀遗址石雕像胸襟上残存两撇胡须呈“八”字形,是元代蒙古族上层人物中盛行的胡须式样,它不仅与元世祖忽必烈画像、赤峰元宝山元墓壁画中男主人公的“分叉”式胡须相类似,也与清宫南薰殿旧藏《元代帝像册》中成吉思汗画像上的胡须相若。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
0.154222s